最新公告:

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新银河(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扬州市环境保护局 多方呵护自然界“邻居”,生物多样性成美丽扬州标尺

添加时间:2025-03-23

通讯员 扬环宣 扬州发布记者 露莎 宝军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近年来,扬州在厚植生态底色的基础上,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和制度体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大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力度,增强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参与度,构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扬州。

多样家底

瞧扬州生物“朋友圈”有多大

运河和长江交汇,孕育出扬州独特而丰富的生态系统,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繁衍空间。

“扬州生态系统主要有森林、灌丛、农田、湿地和城镇等类型。”扬州市环境科学学会生物多样性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顾金介绍,其中扬州湿地类型主要有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面积分布广,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1%。

广阔的湿地面积,让各种生物在扬州都找到了最宜居的栖息地。2023年,扬州全面完成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市生物多样性“家底”。

经过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扬州共调查发现各类物种达到1948种——

共观测到陆生维管植物143科517属865种,调查到的陆生维管植物中包括银杏、水杉、野大豆等3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历史记载的陆生脊椎动物合计达到360种,包括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14种、鸟类314种和哺乳动物24种,东方白鹳、虎纹蛙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陆续在扬州安营扎寨;

陆生昆虫共306种(属),其中,斐豹蛱蝶、黄钩蛱蝶等16种列入《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

淡水水生生物417种,包括哺乳动物1种,鱼类65种,浮游植物170种,浮游动物75种(属),底栖动物68种,水生维管植物38种。

猪獾

这其中既有再次活跃的“老朋友”,更有许多在扬州鲜少亮相的“新朋友”。“一度消失的野猪再次出现在仪征龙山森林公园等地,可监测到的江豚活动也越来越多,曾经在长江沿岸观测到的猪獾、狗獾也在宋夹城、城北渔场被观测到,在广陵、江都、仪征先后观测到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EN)等级的虎纹蛙,东方白鹳更是从‘候鸟’变为‘留鸟’。”顾金介绍,更为明显的是鸟类,2023年新记录到白尾鹞、白胸翡翠、斑头鸺鹠、斑尾塍鹬、北椋鸟、东方鸻、黑腹滨鹬、红颈苇鹀、西方秧鸡、中杓鹬、白头鹤和淡脚树莺,近期观鸟爱好者又陆续新拍摄到淡脚柳莺、蓝歌鸲、布氏鹨。

东方白鹳

扬州市环境保护局 多方呵护自然界“邻居”,生物多样性成美丽扬州标尺

庞大的“生物朋友圈”,成为了扬州又一张生态名片。不久前江苏省林业局发布江苏省第一批最佳观鸟胜地,扬州高邮市界首镇东方白鹳栖息地上榜,成为首批10处观鸟佳处之一。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列入国际濒危保护动物名录。从最早输电塔上的“不速之客”,到现在高邮人最熟悉的鸟类“邻居”,目前高邮东方白鹳数量逐年增多,达230只左右,鸟巢超过70处。全国共有两处东方白鹳保护地,其中一处就位于高邮。

多样监测

eDNA、AI等“黑科技”齐上阵

就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前夕,扬州三江营湿地生物多样性观测站迎来首次观测,仪征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扬州凤凰岛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等相继揭牌,进一步完善了扬州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

“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是我们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的基点,会定期开展调查和评估,及时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扬州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周建介绍,扬州计划年底前建成7个生物多样性观测站。

“鸟妈妈可算安全回巢投喂雏鸟了。”从一早发现东方白鹳鸟妈妈离巢觅食,江都生态环境局综合科科长杜渊一直时不时通过监控摄像头注意巢中的情况,直到看到鸟妈妈顺利回来,才安下心。能通过一块“屏幕”监测到几十公里外的东方白鹳,这得益于江都首个高压铁塔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的建成,利用AI技术24小时守护东方白鹳。

“为了解决高塔上监测困难的问题,我们和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联手,引入AI技术,结合传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方法,建立全区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平台,打造守护无死角且零打扰的‘千里眼’。”杜渊介绍。

这样的“黑科技”还有很多。在扬州环境监测中心,记者看到了一种“一瓢水知一池鱼”技术。“这种技术被称为eDNA技术,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在监测环境中布点取样,将样本拿回实验室后,进行提取、扩增、测序,通过这些遗传信息就可以快速检测出所测环境中的生物物种类别。”土壤环境监测科技术人员沈玥解释,比如打一瓶水回来,加入各种试剂进行研磨、扩增,把它里面DNA含量放大,最后对扩增成功的样品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的结果就是各种所含生物的DNA序列,经过数据库比对就能知道它对应什么物种,水里有什么藻类,有什么动物什么鱼,一目了然,eDNA技术非常适合生物多样性的监测,极大地提高了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的效率。

各种“黑科技”加入,为扬州生物多样性数据采集、生态质量评价、珍稀物种分布研究、生态保护成效评估以及科学保护战略制定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多样保护

多方呵护自然界“邻居”们

20日,一场运河畔的“特殊法庭”开庭,扬州经开区法院大运河环境资源法庭在高邮湖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大运河·平津堰遗址)巡回审判点,公开审理了一桩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同时,在现场展示了多部门联手保护生物多样性成果展。

泽陆蛙

据悉,高宝邵伯湖是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三湖的简称,拥有五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高宝邵伯湖水域禁渔期自2020年10月10日起,为期十年,每年12月16日零时至次年6月15日24时为高宝邵伯湖封湖禁渔期。封湖禁渔期间是大部分鱼类的繁衍期,实施封湖禁渔有利于湖区水生生物资源自我修复繁殖,从而达到养护、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

扬州市环境保护局 多方呵护自然界“邻居”,生物多样性成美丽扬州标尺

在此基础上,2021年5月22日,高宝邵伯湖渔管办与扬州市公安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了《高宝邵伯湖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合执法框架协议》,通过深入合作,共建共治共享,重点在执法船艇、装备、监控系统、信息系统以及执法力量等方面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高宝邵伯湖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形成合力,推进湖区整体生态维护。

刀鲚

高宝邵伯湖只是扬州多方联手、共同守护自然界“邻居”们的一个缩影。2022年,扬州11个部门联合印发《扬州市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方案》并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实现野生动植物经营、食用、运输等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2023年,扬州市制定了《美丽扬州建设实施规划(2022—2035年)》,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是该项规划的重要部分,扬州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据规划,切实加强热点区域物种栖息地保护,提升珍稀濒危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建立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长效工作机制,健全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实现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全覆盖”;开展林地、湿地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定期发布珍稀濒危物种、环境指示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强化生物多样性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等措施。

宝盖草

麝凤蝶

多样扬州

生物多样性成美丽扬州标尺

绿色,是扬州的城市底色。什么是“绿杨城郭”?看到这四个字,人们脑海里浮现的,一定是鸟儿在林间飞翔、鱼儿跃出水面、虫儿在青草间鸣叫、蝴蝶停留在花朵上……这样一幅欢乐又和谐的场景,正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

保护生物多样性,其根本就是为生物物种提供良好栖息环境。近年来,扬州科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更大力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扬州。

统计显示,2023年全市重点涉气企业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上年下降21%的基础上,又下降14%;空气质量稳中向好,PM2.5年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比率77.1%,改善幅度排全省第5位;建成7个生态安全缓冲区,三江营省级固定观测场站成功纳入国家“山水工程”项目,三江营“生态岛”试验区项目入选江苏省第一批“生态岛”试验区建设试点。

在一项项实打实、硬碰硬的举措之下,运河三湾生态修复项目入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看成效”正面典型案例,“国家生态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金字招牌进一步擦亮,2023年扬州获得全国首批“净塑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城市生态修复模范市”。

扬州的生物多样性“成绩单”,装点出的是“绿杨城郭”绝美画卷,讲述的是“宜居扬州”故事新章,演奏出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序曲。在大自然精灵们的“选择”下,扬州的绿色基底愈加坚实,“绿杨城郭”的城市品牌更加彰显。

扬州市环境保护局 新闻述评:让“好地方”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扬州是个好地方”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扬州的殷切期望。扬州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扬州要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让“好地方”好上加好、越来越好。在落实新发展理念过程中,扬州正把“好地方”的现实模样绘入新蓝图。

什么才是“好地方”应有的模样?从时间的坐标来看,这既是总书记对扬州今天和过往的赞许,也是对扬州的殷切期望。

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季培均认为,扬州过去是个好地方,历史悠久,文化文脉一直没断,历史积淀非常丰厚,无论是在国人的心中,还是世界人民心中,应该说扬州都是一个美好的存在。扬州现在是个好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不断做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生活也更加美好,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要求。

而从事物本质来看,“好地方”必须要做到内外兼修,才能名副其实。

扬州市环境保护局 新闻述评:让“好地方”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新闻评论员、扬州市委党校科研处副处长周娟认为,环境、民生、产业都要体现出“好地方”的要求,也就是所谓的“五位一体”、“好地方”不仅仅是说外在环境的“好地方”,更重要的是内在要有“好地方”的体现,其实更多的就是扬州的人民群众要能够享受到这种美好的生活,同时大家也能够体现出一种更好的精气神。

如何让期许照进现实?“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把扬州这个“好地方”建设好发展好的关键五年。带着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扬州正在用新发展理念,一步一步绘就“好地方”的新蓝图。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汤卫华说,要把运河三湾建设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核心园、先导区、示范区,通过环境的提升改造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要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也是落实国家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里面提出来,要把运河建设成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和缤纷旅游带。

扬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金春林认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应该要紧紧地扣住“好地方”建设好和发展好,来给“好地方”在生态环境这一块注入一些相应的内涵,这次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打造美丽中国的“扬州样板”,要厚植扬州生态文明的优势,把它作为城市的底色。

扬州市环境保护局 新闻述评:让“好地方”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扬州市科技局局长陈星认为,首先要高水平高质量地编制好“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从而引领未来5年的科技创新工作。第二要加快平台载体的建设,助力现有的国家高新区和两个省级高新区,在全省高新区高质量考核当中争先进位。

我们正处于转型升级、转换动力的关键时期,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头,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面对的竞争愈加激烈,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应对好了,就能化危为机,心中有数才能手中有招。在“争当表率”上展现更好形象,在“争做示范”上实现更大作为,在“走在前列”上作出更大贡献,我们既不能沉湎于历史积淀的荣光、止步于前人创造的业绩,也不能满足于自己跟自己比,小进即胜、小富即安,而是应该夯实“好地方”的产业根基,优化“好地方”的发展格局,彰显“好地方”的独特魅力,厚植“好地方”的发展底色,创造“好地方”的美好生活,筑牢“好地方”的底线底板,一步一步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模样。

周娟认为,第一要有定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深刻复杂的国际环境,第二要有使命,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两争一前列”,第三要有目标,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要往哪去往哪使力,第四要有作为,要把我们的宏大目标转化为实践的效果,就需要大家付出自己的努力。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郑艳秋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fago288.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5 新银河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粤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