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新银河(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亚洲环境 “亚洲人权论坛——环境、气候变化与人权”在京举行

添加时间:2025-03-12

本报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易舒冉)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亚洲人权论坛——环境、气候变化与人权”国际研讨会26日在京拉开帷幕,来自亚洲2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专家学者以线上方式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政治自觉和历史主动,发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宣言。中国人民大学将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潜心钻研探索、组织协同攻关,大力加强人权理论研究和国际交流,不断深化与国际组织以及亚洲各国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亚洲环境 “亚洲人权论坛——环境、气候变化与人权”在京举行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亚洲人权交流和合作有优良的传统和坚实共识基础,我们要筑牢和平稳定根基、促进共同发展,秉持相互尊重原则、推动平等交流,坚持对话合作理念、维护公平正义,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亚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团结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以亚洲智慧促进亚洲人民共同福祉,助推人类人权文明可持续发展。

本次论坛围绕“环境、气候变化与人权”主题,设置了亚洲视野下的人权观,环境权的基本理论,亚洲各国的环境权保障成就与经验,气候变化下的法律调适,气候变化下的国家与社会行动,气候变化下的权利保障,环境权的国家与国际保障机制,环境权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程序性环境权,性别、平等与气候变化,食品、健康与环境,以及青年论坛特别单元等12个单元。

与会嘉宾们总结十年来亚洲各国环境与人权保护的经验和成就,探讨了人权视野下的环境权及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实现问题,并分别以“气候变化与人权保障:中国的努力与贡献”“生态文明新理念”“环境权与法典”“环境保护权的国际与区域合作机制”“亚洲国家人权共识建构的现实机遇”等为主题,开展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亚洲环境 “亚洲人权论坛——环境、气候变化与人权”在京举行

大家表示,中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环境健康和程序性环境权利的重视,公民享有的环境人权得到了更好保障。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议题,要进一步丰富人权法学知识体系、推动环境权理论研究的深入,形成具有亚洲特色和符合亚洲政治和文化背景的环境权理论立场和观点,为人类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权贡献亚洲方案、亚洲智慧。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27日 03 版)

亚洲环境 专家解读亚洲象群北迁:“象”往何方?有何影响?有无方案?

新华社昆明6月3日电 题:专家解读亚洲象群北迁:“象”往何方?有何影响?有无方案?

新华社记者赵珮然

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一路向北迁移,经普洱市、红河州、玉溪市等州市于6月2日晚上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地界。截至3日16时,北迁象群沿晋宁区双河彝族乡向北偏西迁移9公里,并持续在该区域活动。目前,这15头野象尚未造成人员伤亡。

为做好布防工作,昆明市晋宁区现场指挥部聚焦“盯住象”“管住人”,坚持疏堵结合,共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630人,出动各类应急车辆106辆、无人机14架,储备象食15吨,投喂3.6吨,保障象群食源,减少人象遭遇,确保人象安全。

记者从野象到达玉溪市峨山县县城开始,一路跟踪报道。5月29日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派出5人工作组到现场组织应对象群北迁相关措施,但该象群仍然一路“象”北进入了昆明市辖区。那么,亚洲象一路“象”北,“象”往何方?继续北迁有何影响?有无解决办法和方案?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亚洲环境 专家解读亚洲象群北迁:“象”往何方?有何影响?有无方案?

“陆地巨无霸”亚洲象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云南普洱、西双版纳、临沧3个州市,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经过30多年的拯救和保护,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93头发展到目前的约300头。

亚洲象罕见北迁受到广泛关注,原因众说纷纭,相关专家分析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自然保护区内亚洲象数量不断增长,其食物量难以持续供应保障,导致其离开原栖息地寻求食物;二是亚洲象群离开自然保护区后取食甘蔗、玉米等作物更为便利、可口,且未受到攻击威胁,无意再回到原栖息地;三是头象迷路,象群在森林、农田交错区域以农作物为食物,但没有找到适宜长期栖息的自然生境,从而不断游荡寻找,漫无目的。

“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象群罕见北迁是一个严肃、专业的科学问题,需要跨学科综合研判。”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林业经济系教授谢屹说,目前已组成了一个跨学科的联合专家组,野象一路往北走的原因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来验证。

继续向北迁移有何影响?“从我国亚洲象的分布来看,元江过来以后这些区域的植被、海拔、年均温等因子并不适合亚洲象长期生存。”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认为,该象群继续北迁,将会不适应气候的突然变化,导致其抵抗力下降,患病概率增加,健康状况难以保障。再加上该族群个体数量较小,北迁后与其他象种群难以进行基因交流,因近亲繁殖、种群结构不稳定等因素会导致该族群逐步退化。

专家研判认为,象群若继续北迁,因食源不足而进村入田觅食,将增加人象冲突的潜在风险。“最重要的是要控制人与亚洲象直接相遇,避免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这是目前象群北上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说。

亚洲环境 专家解读亚洲象群北迁:“象”往何方?有何影响?有无方案?

对于象群的动向和下一步应对方案,专家分析说,希望象群“迷途”知返,能自己找到一条回原栖息地的路,或重新开辟一条适宜路径踏上归途,尽量减少人工干预,防止对其以后的行为活动产生干扰。据了解,该象群北迁过程中已有两头亚洲象自行返回原栖息地。

“假如说象群确实出现了生存困难,或者人象冲突剧烈的情况下,那么我们会认真分析,采取一些人为辅助的措施,帮助它们回到原来的栖息地。”陈明勇说。

也有专家认为,针对这种游荡出来离原栖息地比较远的象群,国际上也有一些先例,比如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国对象群进行辅助性的人为帮助或转移安置等措施也值得借鉴参考。

目前,相关部门、专家组等正持续跟踪监测象群动向,深入分析研判,以期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综合性应对方案。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fago288.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5 新银河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粤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