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大气网讯:导读:
日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对外发布《中国环保产业分析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连续第二年发布此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6000亿元,较2017年增长约18.2%,其中环境服务营业收入约9090亿元,同比增长约20.4%。
报告数据来源于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委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开展的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及全国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两项调查涉及近10000家环保企业样本(含环保上市企业和新三板企业共407家)。报告从环保产业的规模、结构、分布、发展能力、发展环境、发展进展、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又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系统反映了2018-2019年我国环保产业整体及各领域发展的状况、特征及趋势。报告显示:
一、环保产业市场快速释放,环保产业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利润下滑,下行压力增大
2018年统计范围内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3183.7亿元,营业利润总额1088.8亿元。其中,环保业务营业收入7531.2亿元,占比为57.1%。同比来看,营业收入总额增长了13.2%,营业利润降低了6.4%,其中,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增长了18.2%。具体到细分领域,与2017年相比,除土壤修复领域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除固废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外,其他领域营业利润同比下降。
图12017、2018年列入统计的相同样本环保企业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
图22017、2018年列入统计的相同样本环保企业营业利润
二、从企业规模看,我国环保企业依然以小、微型企业为主,10%的企业贡献了90%以上的营收
列入本年度统计分析的环保企业,大、中型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3.6%、24.8%;小、微型企业数量占比为71.5%。上市环保企业及新三板环保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占比达93.4%。92.0%的营业收入、86.5%的环保业务营业收入集中在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该部分企业的单位数量占比仅为10.4%。
图3 2018年列入统计的环保企业规模分布
三、东部地区产业贡献显著,营收总额超过中、西部和东北三个地区营收总和
从地域分布看,中、西部和东北三个地区的企业总数占比略超过50%。东部地区企业营业收入占比超过60%。北京、湖北、浙江、广东、江苏5省(市)贡献了全国近63%的营收,其中,北京贡献超过21%。
图42018年列入统计的各区域环保企业数量占比
图52018年列入统计的各区域环保企业营业收入占比
四、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依存度较高,环保企业从业人员出现一定程度流失
总体来看,我国环保产业从业人员呈现高学历、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比高,研发、管理及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大的特点,反映出环保产业不同于传统的工业行业,由于技术性和专业化程度高,对高层次人才的依存度较高。2018年,受经济形势及产业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影响,环保企业从业人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流失,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同比下降1.9%,平均每家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由126人减少到124人,工人数量下滑尤其明显,同比下降12.0%。
图62017、2018年列入统计的相同样本企业平均各类从业人员数
五、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劳动生产率、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从劳动生产率看,规模以上被调查企业人均营业收入131.7万元,略低于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值,规模以上被调查企业平均营业收入35422.5万元,高于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值,反映了与传统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环保产业生产效率尚可。与2017年相比,企业的平均人均营业收入、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分别提高了16.1%、13.9%。
从创新能力看,被调查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0%,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水平,与2017年相比,2018年相同样本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增长9.1%,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略有所下降。
六、环保企业资产收益能力及获利水平有所降低、资产营运能力有待提升、回款压力依然较大
从盈利能力看,被调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8.8%,低于2018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工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优秀值,高于良好值;被调查企业利润率平均值为7.0%,低于2018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工业企业利润率的良好值,高于平均值。与2017年相比,2018年相同样本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利润率均有所下滑。
从资产营运能力看,被调查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平均值为0.6、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值为3.3,均较低,与2017年相比,2018年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同比与2017年持平;应收账款周转率略有所下降。反映环保企业的资产营运能力基本保持稳定,回款问题仍较突出。
从偿债能力看,被调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2018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的良好值,低于平均值。同时,与2017年相比,2018年相同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了1.3个百分点,达到55.4%。
七、规模预测: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有望超过2.1万亿元
未来,环保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采用环保投资拉动系数、产业贡献率、产业增长率三种方法预测2020年环保产业发展规模在1.8万~2.4万亿元之间,对应年增长率区间为6.1%~22.5%。根据环境保护形势与环保产业发展趋势,按照年均增长率14.3%计,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有望超过2.1万亿元,比上年预测数增加0.1万亿元。
根据统计数据,《报告》同期发布了环保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5亿~10亿元、1亿~5亿元企业名单。
环保行业规模 环境监测市场规模 近540亿元
“生态环境部始终注重培育、壮大、规范社会监测机构队伍,但同时也必须对环境质量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严惩。”4日上午,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说。
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生态环境监测高端论坛”上,蒋火华提醒在场的监测企业负责人: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是红线也是底线,社会监测机构绝不能在数据上动歪脑筋,更不能弄虚作假。
“监测产业为管理而生,因服务而强。”蒋火华介绍,“十三五”以来,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快速扩张,营收实现翻倍式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监测装备制造业、监测运维行业、检测机构行业等三大行业市场规模近540亿元。监测社会化市场从小到大、由弱变强。
根据2021年12月印发的《“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下称《规划》),到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大监测”格局更加成熟定型,高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得到有效保证。
《规划》同时称,目前,监测服务供给、体制机制、基础能力还存在诸多短板和挑战,一些新兴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测支撑薄弱甚至空白,亟须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而其中,监测数据造假是对行业本身伤害最大。蒋火华分析说,其中一个主要动机是“政绩观错位”,主要表现在大气和水等环境质量监测领域。
论坛上,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也表示,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环保产业受疫情影响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越是在这个重要的关头,越要增强自我道德和法律的免疫力,牢牢守住道德和法治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