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新银河(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人居环境完善 石泉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石泉县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

添加时间:2025-02-25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驻石各单位:

现将《石泉县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石泉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章)

2023年3月15日

石泉县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县委十六届五次全会精神,持续巩固和扩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不断提升全县“净美庭院”“美丽乡村”水平,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人居环境完善 石泉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石泉县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环境为王”理念,按照“示范带动与面上推进相结合、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相统筹”思路,聚焦“五美乡村”建设,巩固提升“4111”示范工程成效,持续深化“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围绕“八清一改一绿化”,紧盯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由“一时净美”向“天天净美”迈进。到2023年底,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456个以上,全面消除问题厕所,稳步推进旱厕清零;打造6个市级、6个县级、6个镇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形成可学习借鉴、持续推广的示范典型;健全“户入桶、村收集、镇转运、场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补齐处理设施短板,推进源头分类减量,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2%以上;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开展农村河塘、沟渠清淤疏浚,加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力度,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全县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达97个,有效治理率达6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村安全饮水、电力、公路硬化覆盖率100%。

二、工作重点

(一)巩固提升“4111”示范工程。以“开展八清、治理六乱、建设四园”为重点,围绕G210、G541过境线两条五美乡村示范带,巩固城关镇、池河镇、后柳镇、迎丰镇4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建设成效,持续推进1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1个县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示范院落提档升级,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生活垃圾运转和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明显,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相关部门;责任主体:各镇党委、镇政府)

(二)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坚持“多规合一”,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地方和农村特色,推进池河五爱、明星,云雾山官田、中池筷子铺等村规划报批,完成11个示范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各镇村要按照相关部署,结合实际编制村庄规划,实现村庄建设发展有目标、重点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有改善。(牵头部门:县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责任主体:各镇党委、镇政府)

(三)提升垃圾治理水平。巩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成果,完成县域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规划编制,不断完善“户入桶、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和运营机制,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常态发挥4个县域垃圾场作用,巩固中池镇域生活垃圾治理试点工作成效,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持续开展“三边”“三口”(“三边”即路边、河边、村委会周边,“三口”即村口、路口、门口)垃圾清理、死角治理力度,抓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排查整治,发挥好公益性岗位保洁员作用,实现村庄干净整洁,到2023年底,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2%以上。(牵头部门:县住建局;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石泉分局、县水利局;责任主体:各镇党委、镇政府)

(四)加强生活污水治理。建立农村污水管控长效运行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补齐设施短板,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持续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扎实开展农村河塘、沟渠清淤疏浚,加强河湖监督检查,严格水生态治理保护,综合施策恢复水生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改厕一体化解决有效途径,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到2023年底,全县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达到97个,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60%。(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石泉分局;配合部门: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县教体科技局;责任主体:各镇党委、镇政府)

(五)加速推进“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加强改厕技术指导,严把改厕质量。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示范院落、“百千工程”示范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村为重点,新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456座以上,公路、河道、村道沿线农户旱厕全部清零,其他村(户)愿改尽改,能改尽改,问题厕所全面消除,稳步推进旱厕清零。加快推进人口聚集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建立农村厕所管护机制,用活户厕智能管护平台,做到“厕所改得好、群众用得好”。(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配合部门:县卫健局、县文旅广电局、县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石泉分局等;责任主体:各镇党委、镇政府)

(六)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发挥作用。以庭院、村庄、路渠绿化和村庄周围绿化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绿色家园创建,各镇新打造1处美丽庭院示范点,完成“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建设任务。全面推进6个市级、6个县级、6个镇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逐年扩大范围,建成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示范村,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健全传统村落保护体系,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推进卫生乡镇、健康村庄创建。(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发改局;配合单位: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卫健局、县林业局、供电公司等;责任主体:各镇党委、镇政府)

人居环境完善 石泉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石泉县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

(七)常态开展村庄清洁。围绕“八清一改一绿化”,以庭院整治、村组道路沿线为重点,引导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强化环境卫生“四自一包”责任,按照不同季节和重大节日,因地制宜抓好村庄清洁行动,达到“八不八保”(不乱扔垃圾,及时清洁保干净;不乱泼脏水,及时清扫保整洁;不乱倒粪污,及时清除保清爽;不堵塞沟渠,及时清理保通畅;不乱堆乱放,及时清走保整齐;不乱贴乱画,及时清掉保美观;不乱搭乱建,及时清拆保整端;不当旁观者,主动参与保面貌)目标,实现庭院干净整洁,推动村庄清洁行动由“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相关部门;责任主体:各镇党委、镇政府)

(八)提高废弃物资源利用率。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原则,探索推行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畜沼园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强化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3年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8%以上。(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石泉分局;责任主体:各镇党委、镇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夯实工作责任。按照县负总责、专班推动、镇村抓落实的总体思路,县人居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和工作调度。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发挥部门优势,整合项目资金,加强人员配置,同向精准发力,合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镇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谋划推进,各村要具体抓好实施,发动群众参与。

(二)加强宣传引导。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借助广播、电视、微信等平台,定期通报工作成效,采取入户走访、悬挂横幅、流动宣传等形式广泛动员,引导群众参与和支持整治工作。结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完善村规民约,推行人居环境整治积分管理,通过评选“五美庭院”、表彰“卫生家庭”、颁发流动红旗等形式,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引导村民逐步养成文明清洁卫生的生活习惯。

(三)健全长效机制。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乡村振兴帮扶单位为包抓村落实不少于2万元的整治费用。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完善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队伍,落实管护经费;建立完善村集体补贴、农民适当付费的合理费用分担制度,积极推行市场化建设和运营管护,实现有管护标准、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的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四)强化督查考核。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其纳入各镇、各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调度,实时通报。同时建立联动督查检查机制,县狠抓落实办、县委农办、县巩固衔接办、县人居办将加强日常督查推动,对措施不力、成效不明显、搞虚假形式主义、劳民伤财无效实施的提出批评,问题严重的严查严办并跟踪问责。

人居环境完善 双柏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关于双柏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双柏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双柏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年5月27日在双柏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双柏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徐丕学

双柏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于2024年3月下旬先后深入到大麦地镇、爱尼山乡及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专班,通过听取情况介绍、走访座谈、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双柏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决策部署,结合县情实际,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不断夯实基础,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质效。2023年,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考核中,双柏县被考核为“优秀”等次,排名在全省、全州均位列第二名。

(一)合力推动工作格局不断形成。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制定措施,合力推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乡镇和部门一线抓、广大群众主体抓”的工作体系,扛牢压实责任。二是细化工作任务。先后出台了《双柏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双柏县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双柏县绿美乡村三年行动方案》《双柏县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美丽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双柏县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定职责、定区域,统筹谋划,高位推进工作。三是加强督考推进。对乡镇开展适时督导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乡镇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并分别对年终考核排名前、后2名的乡镇实行奖励和惩罚,有效推进整治工作。

人居环境完善 双柏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关于双柏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二)综合整治不断加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整合各类项目68个,投入资金1.98亿元,推进全域整治。一是农村垃圾治理全面推进。建成了农村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13座、防渗漏垃圾中转房33座、垃圾房(池)2040个,配备垃圾清运车48辆、村庄保洁员1560名。实现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二是农村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建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池+生物氧化塘、设施设备集中处理和“小三格+大三格”分散处理模式,引导群众对处理后的污水就地就近还田还林资源化利用,建成了乡镇镇区污水处理厂8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3个,大、小三格处理池486个,完成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村民小组439个,镇、村污水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累计改建了农村卫生户厕20743座、户厕覆盖率为76.61%,建成农村卫生公厕281座、推广免水冲卫生旱厕50座,实现行政村所在地和100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公厕全覆盖。四是村庄“五堆十乱”整治有效推进。以“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以清理农村“五堆十乱”为重点,加大村庄公共空间和农户庭院卫生整治。累计创建“美丽庭院”3886户,村庄“五堆十乱”整治不断加强。

(三)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探索建立制度机制,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建管并行、长效常治。一是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采取“八个一点”(财政预算解决一点、向上申报项目资金争取一点、债券金融筹集一点、动员社会力量捐赠一点、村集体资金拿出一点、群众投工投劳投入一点、激励资金支持一点、以优势资源配置引进企业联动投资一点)的方式,投入财政资金,保障治理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建立工作专班推进机制。县、乡两级分别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确定工作目标、工作内容,细化分解任务清单,构建“政府主抓、专班强推、部门协调、乡镇大干、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严格落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县处级领导包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村、镇村干部包组、村组干部包户”的网格化包保机制,乡镇全面推行每周人居环境攻坚日制度,村民小组和农户全面落实“每周集中清扫+农户门前五包+保洁员日保洁”的村庄保洁机制,实施农村垃圾收费制度,构建“群众适当付费+村集体经济补贴+财政专项补助”农村垃圾转运处理费用分担机制,全覆盖推行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评比制度和乡村治理“积分制”,实现了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有效。

(四)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显现。坚持科学规划、示范引领,梯次打造和美乡村。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建设规划等有效衔接,把生态资源、生产资源、人文资源等有机整合,结合山区偏远、居住分散、难以集中的县情实际,加强村庄规划。截止目前,全县84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均已完成村民决议、成果审批和备案环节,完成规划成果入库54个。全县规划打造白竹山环线、彩石咢公路沿线、元双公路沿线、绿汁江沿岸4个“千万工程示范带”9个示范行政村,创成了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级绿美村庄1个,全县村庄绿化率达54%,位居全州第二;累计创建了省级美丽村庄3个、州县级美丽村庄20个,建成县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83个、乡镇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70个,以乡镇为主体、行政村为基础、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先整治、后提升,梯次建设了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4年4月楚雄州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2024年上半年现场推进会在双柏县召开,妥甸镇大干田村、法脿镇李方村、新房子村为现场观摩点作了经验交流,双柏县工作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整治任务繁重。全县山区、分散、地广的特点突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点多面广,农村公共道路、场地、垃圾污水处理、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短板突出,治理体量大;一些村庄规划前瞻性不够,未能将环境整治与传统村落保护、农耕文化传承、主导产业配置等有机结合,与建设绿美、和美村庄的要求还有差距,治理将涉及拆和建,工作任务繁重。

(二)宣传引导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对环境整治的意义、政策和要求等宣传引导不够,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陋习未能彻底革除,一些村庄“五堆十乱”、“私搭乱建”问题依然存在,村庄日常保洁群众参与度不高;多数村庄无人居住的“空心房”、破旧畜圈和残垣断壁拆除等农户支持配合不够,绿美村庄建设特点和效果不够明显。

(三)资金投入不足,整治保障困难。全县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县级财力有限,上级补助资金少,仅靠政府单方投入压力大,全域整治资金保障困难;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污水治理和环境卫生日常保洁成本高,刚性投入难于保障,部分村治理设施不完备;相关职能部门业务指导不够,部分大、小三格式污水(粪污)处理和垃圾填埋等设施建设不规范,治理效果达不到要求;部分乡镇对设施管理不到位,“一水两污”运行还不正常,处理处置能力弱。

(四)制度执行不力,运行管理不到位。部分乡镇村规民约、红黑榜制度执行力不强、约束性不够、效果不佳,村庄保洁机制、垃圾收费制度建立后执行不到位,垃圾收费难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后,后续管护工作不到位,设施设备损坏不及时维修维护,未充分发挥效益。

人居环境完善 双柏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关于双柏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三、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着力压实工作责任。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作为促进乡村治理的突破口,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各级主要领导带头抓、亲自抓,压实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定期开展工作统筹和调度,落实好农村人居环境“网格化”包保机制,合力推动工作;要继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专班化管理推动,落实好专班督导职能,认真开展巡回督查,及时交办督办存在问题,通报曝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要严格考评传导压力,认真落实考核考评体系,对考核的各项指标,从县级层面整合考评力量、统一考评标准、统一结果应用,实行“谁分管、谁负责,谁落后、谁表态”,有力督促工作落实。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着力增强群众自觉。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把组织发动群众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小组会、户长会、发放倡议书、上门走访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整治内容、整治要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报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把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当成自己的“家务事”,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等方式实现宣传全覆盖,不断增强群众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人有责、家家参与、户户受益”浓厚氛围;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提升文明素质、培育乡风民风、改善人居环境等活动,大力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开展移风易俗和基层治理,有效破除陈规陋习,促进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推进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推进全域整治。要紧紧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持续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特色小镇创建、绿美乡村、环保问题整改等贯通起来,通盘谋划,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两污”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业务指导,确保乡镇、村“两污”设施正常投入使用,发挥应有作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统筹各类涉农资金,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融资平台和筹资渠道,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减轻财政负担;要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有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进一步抓好示范带动,着力建设绿美乡村。要坚持规划引领、基础跟进、政策保障,因地制宜编制完善并落实村庄规划,强化“点线面”统筹谋划、“规建管”协同联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做到一村一规划,使每个村庄真正建成“专属特色、专有传承”的绿美乡村;要认真落实《双柏县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紧盯目标任务,统筹绿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工作,对标“千万工程”示范村、提升村、整治村的建设要求,结合实际,分类施策,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美丽宜居村庄,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美丽经济发展,加速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五)进一步落实制度机制,着力巩固治理成果。要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建立完善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全民参与、城乡统筹的工作机制,促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要探索完善群众自治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督促落实村规民约和网格化管理,全面发动群众主动参与,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庄保洁、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等制度,常态化、长效化抓好整治提升。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fago288.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5 新银河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粤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