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最近,有关塞拉菲尔德核废料厂泄漏事件,网上流传着这么个段子:
为什么英国人都怎么这么秃?
为什么每个去英国留学的人都说英国的水太硬了,头发一把一把的掉?
紫-蓝-黄代表着水质硬度的递减
现在明白了呀,这已经不是硬水了,是硬核啊。
当然,这也只是段子而已,并不可太较真,大家看之一笑就行了。
但如果再看看如今被曝光的关塞拉菲尔德核废料厂那超过了半个世纪的核泄漏历史,或许你会觉得,日本福岛事件跟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简直就是个纯纯的“白莲花”!
毕竟,人家在谢罪的方面,功夫做得很足,该下跪的时候,马上扑倒,长跪不起。
再对比苏联处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表现,那直接堪称“人类之光”、“道德标兵”了——当年的苏联人,可是真的在拼了老命,不惜一切代价的解决问题,后来也真的是在不断进行深刻反思。
当年参与救援的幸存者回忆
那么,英国呢?
下面这两个英国老电视剧的段子,放在这件事上,简直不要太贴切。
按照英国《卫报》最新报道(也是被逼后扭扭捏捏承认的),这个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塞拉菲尔德核废料处理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大大小小的事故至少发生了20多次。期间,甚至一些参与抢救而死去的工人还被公司偷偷摘了骨头和器官,卖给实验室做样本进行核辐射研究。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好几代英国人从小到大就稀里糊涂的生活在这片危险区域,对于里面发生的各种惊天动地的事故浑然不知。毕竟,核辐射这个东西是讲量和累积的,对人体引发的病变,往往并不是急性的表现,未必能在短时间内看得出来。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跟塞拉菲尔德隔海相对的爱尔兰坐不住了,一直在闹,甚至联手挪威,跑到联合国给英国施压,让英政府赶紧解决一下这个巨大隐患。
挪威政府担忧的是,核污染会随着北大西洋暖流进入挪威,将给挪威庞大的海水养殖业(尤其是三文鱼养殖)造成严重打击。
早在1997年,挪威政府核管理部门在沿海海岸就测量到放射元素锝99含量增加了小两百倍,并从走势推断,污染源头就是英格兰的塞拉菲尔德核工厂所在区域。
没成想,即便爱尔兰和挪威一直闹到了联合国,但英国两手一摊,不承认也不否认,就是啥都不说,啥也不做。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事情折腾到今天也没弄出个头绪。
这个塞拉菲尔德核设施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坎布里亚海岸,占地6平方公里,拥有员工1.1万名,是全世界危险程度最大的核设施之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塞拉菲尔德承担着不同的核任务——先是为英国军方的核武器开发计划生产钚;后来被改造成了普通核电站;又到今天主要是以处理退役核武器和核电站废料为主的核处理厂,拥有全球最大的钚藏量。
正如前面说得那样,半个多世纪以来,塞拉菲尔德的泄漏属于常态,从1950年代开始,不算那些跑冒滴漏,光算能达到事故级的,就超过了20次。
其中最大的那回,是1957年,塞拉菲尔德(当年还叫作温茨凯尔核电站)曾发生过一次惨烈的火灾,11吨铀在大火种熊熊燃烧,短期内向空气中释放了大量的碘127,并在未通知任何邻国的情形下,自行向大海排放了受到强污染的核废水。
事发后,英国政府进行了极力遮掩和隐瞒,也从未公开过释放的污染量——毕竟,公开了你就得负责啊。
最终,为了将这个全世界“爆”的最早的核电站彻底埋没于历史,英国还把温茨凯尔核电站更名为塞拉菲尔德核电站。
除了1957年那次,另一个估计应该非常严重的,是1983年的核事故。这次英国政府承认“出事了”,并严厉警告周边居民不要再去海里游泳。
否则,后果自负。
但具体出了什么事,污染到了什么程度,英国政府还是选择一如既往地遮掩,捂得严严实实。
再后来,2000年、2007年塞拉菲尔德核工厂都曾发生过非常严重的事故,但还是跟之前一样,英国政府俩手一摊,什么都不说什么也不愿意做。国际上任凭爱尔兰和挪威不断地闹,对国内的英国公民们则继续隐瞒实情,装作啥也没发生的样子。
谁说英国人不坑英国人?
不过,还是有机智的英国人,从很多途径察觉出——塞拉菲尔德核工厂不对劲!
2001年欧盟点名塞拉菲尔德,称其为是欧洲最危险的核设施,并且警告英国政府该核设施含有比切尔诺贝利更复杂的放射性物质,极有可能引发爆炸灾难。
最开始,英国政府还想耍赖,但出于国际压力,还是不得不销毁了周边方圆五百公里的牛奶,以算作回应。
但就是这么个装装样子的做法,引起了英国媒体和英国民众的警觉。
接着,塞拉菲尔德又被欧盟点了好几次名,国内也引发了一定的舆情,开始变得臭名昭著。
即便如此,英国却依然不管不顾,坚持让其按计划运转到2030年平稳退休。
如今的工厂内部
而最近的这次“炸锅”,则来自英国《卫报》援引官方内部文件的一篇报道。早在2019年,塞拉菲尔德核设施中负责储存有毒放射性废料的储存库外层(由混凝土和沥青组成)就出现了裂缝。3年多来,每天都在泄漏。
特别是近两年,泄漏情况明显恶化,目前平均一天天要泄漏2.3至2.5立方米的放射性“液体”(下图)。
意外的是,英国官方依旧装傻,除了《卫报》发了文章外,BBC这类的主流媒体对这样的一个惊天线索表现的漠不关心。
还是爱尔兰和挪威两国最着急。特别是挪威,这就不是单纯去砸挪威三文鱼招牌的问题了,倘若核设施出现重大事故,放射性粒子可能会被随着季风吹向挪威领土上空,继而对挪威的粮食生产和野生动物造成毁灭性后果。
不过,让人很奇怪的是,平日里很喜欢针对英国搞事情,离英国比挪威近多了的法国,竟然选择了视而不见,保持沉默。
这很反常啊。离那么近,法国政府为啥不着急呢?
原来,法国有关核污染处理的情况,也不干净。
法国,历来属于一个欧洲核大国,还是除了美国以外的,唯二拥有核动力航母的国家。长期以来,法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不少核电站、核工厂。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海洋放射性信息系统查询页面,把全球巡视一遍,你很快会发现,高辐射值区域全集中在北半球的三个点——日本福岛、欧洲、北美西海岸。
其中,日本福岛核电站可查到的最高放射性样本数值是27105,为正常地区338倍;其他大部分样本在1000至10000之间,是正常值的12.5-125倍。
英国塞拉菲尔德核设施周边显示的最高数值为1592,其他样本大部分在300以上。根据这些数据计算,该地区的辐射值是正常水平的3.75倍至约20倍左右。
而法国的拉阿格核设施可查到的最高放射性样本数值是19505,为正常情况的约243倍。其他样本也与日本福岛核电站周边数值差不多,在1000以上。
这不禁让人怀疑,法国是否也存在核泄漏,在暗中偷排核污水。
日本核污水排放背后阴谋 日本福岛核电站排放核污水背后的阴谋,起底见不得光的暗黑往事!
为什么日本排放核污水,美国和联合国却选择沉默?
当年对中国人使用筷子指手画脚的瑞典环保少女,为什么突然就变成哑巴了?
福岛核电站排放核污水事件背后,还能挖出哪些关键线索?
福岛核电站
核废水与核污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却又天壤之别,核废水含有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是有氢的同位素氚,危险性不大。
而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染水里面有60多种放射性元素,比如铀、钚、铯、锶、钴等放射性元素,极其危险。
锶就是剧毒物质,会被骨质结构吸收引发恶性肿瘤,一旦被摄入体内,还会导致自身DNA损坏。
01 核事故谎言
2011年,3.11大地震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因为福岛位于日本东北部海岸线,紧挨着太平洋西北部,泄露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将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大面积的核污染,其危害程度难以估量。
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以来,周边捕捞的鱼类有辐射超率高达40%,已经多次发现了变异的鱼类。
2023年5月份,日本渔民对捕捉到的一条海鱼进行了放射性元素测试,其中铯元素出现了严重的超标,是食品卫生标准的180倍,达到了18000贝克勒尔每千克。
渔民捕鱼的位置就在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靠海的一侧。
但人们有所不知的是,福岛核电站隶属于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这家公司在事故发生的时候,不但没有第一时间向政府报告,而且还刻意隐瞒。
直到被媒体曝光之后,东京电力公司还含糊其辞的将事故,描述成“核反应堆损伤”,而实际上是“核反应堆堆芯融化”,二者性质有天壤之别。
后者直接导致核污染物质的泄露,已经通过地下浅水层扩散,在这之后,福岛地区就一直笼罩在核辐射的阴霾中,其生态系统已经遭遇了前所未有威胁。
这个东京电力公司究竟是什么来头呢?
东京电力公司
它是一家民营企业,从1951年成立以来就劣迹斑斑,注意这个时间,正是朝鲜战争期间,当时日本作为美国在远东的“兵工厂”,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持,所以迅速发展壮大。
开始涉及火电、水电、核能发电等多个领域,到2005年日本东电的营收高达500亿美元,是日本营收最高的电力公司。
02 合法拥核
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都是东京电力旗下的产业,早在1978年4月,福岛第一核电站5号机组就成出现过严重的事故,但是被东电隐瞒了下来。
在后来的历年检查中,篡改了29次检查报告,直到22年后的2000年,日本政府收到东京电力内部的举报信,随即成立了针对东京电力的专门调查组,不过最后也没把这家公司怎么样。
甚至在2007年在向日本经济产业省提交的报告当中,东京电力公司竟然堂而皇之的承认了从1977年开始,累计在年度例行安全检查中有199次编造、篡改数据的行为。
2007年到2010年,东京电力向日本第一大党自民党的政治资金团体之一“国民政治协会”,捐款1700万日元。
甚至不少日本产业经济省的高官在退休后,会被东京电力返聘成为公司顾问,轻松拿着高额的薪水,你说这些人会希望东京电力倒下吗?
东京电力
这家公司不但与日本政府的关系密切,而且与美国的关系非同寻常。
福岛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有三家供应商,一家是美国的通用动力,这是美国的军火工业巨头之一,主要制造军舰与核潜艇以及战斗机,代表作F-16。
第二家是东芝,在二战期间,东芝为日本生产、雷达、军用电子管、以及半导体设备。
2006年,日本东芝为了进军核电站市场,以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就是为了获得美国的核电技术,西屋电气曾经是美国核动力航母的供应商。
第三家公司是日立,二战期间为日本生产坦克、装甲车和船舶,以及飞机发动机。
到二战结束为止,日立公司生产了2123辆97式中型坦克。
日立和东芝都是造假的惯犯,日立曾经篡改11.4万项产品质检数据,东芝曾经连续7年财务造假,累计虚报1700亿日元的利润。
从这三家公司的背景我们不难看出,东京电力公司背后还有更大的阴谋。
2011年,核泄漏事故发生之后,日本政府获得东京电力的一部分股权,此后东京电力的在一定程度上被日本政府直接管理。
所以如何处理核污水,还要看日本政府的态度,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是不能拥有核武器的,但是日本从来没有放弃过拥核。
核武器
自1970年以来,核电站在日本如火如荼的发展,在2000年之前,日本就已经累计拥有51座核电站,成为位居全球前三的核电大国。
发展核电站是合法获得核原料的唯一途径,核废料中可以提取生产核武器必备的钚元素。
2018年就有日本媒体曝光,日本目前的钚的储存量已经高达47万吨以上,理论上可以造出6000多枚原子弹。
03 核爆往事
如果从二战以后的历史来看,这次日本的福岛核电站排放核污水事件背后,和美国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
因为最先向海洋里排放核废料是美国和英国,而且直接把太平洋上的岛屿当做核爆炸试验点。
1944年,美国就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可是美国人低估了其威力,试爆地点选的不合适,核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碎了200公里外的居民区的窗户。
所以美国人认为这样的核爆试验不能在本土进行,而是应该将核爆的危害转移到其他国家。
马绍尔群岛试验点。
1946年1月,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在经过研究之后,将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选为原子弹爆炸试验点。
马绍尔群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先是被日本占领,到1944年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攻占了马绍尔群岛。
1947年7月,联合国将其交由美国托管。
1946年至1958年,这12年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进行67次核武器试验,其中的比基尼岛最惨,有23次是在比基尼岛上进行的。
每一次的爆炸威力都远超广岛原子弹,至今仍然污染严重,人类无法居住。
1957年至1958年,英国在其前殖民地基里巴斯进行9次核试验,基里巴斯位于太平洋中部,由33个大小岛屿组成。
1946年至1982年,美、英还向太平洋、大西洋倾倒大量核废料,一些太平洋岛国饱受核辐射污染恶果。
这些核试验、核废料给太平洋的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持久负面影响。
瑞典环保少女作为西方政客的“临时工具”,对美国和英国的这段黑历史必须要选择性失明。
毕竟她能看见什么,是她的主人决定的。
环保少女
在人类利用核能发电的历史进程中,一共发生过三次严重的核事故,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美国三哩岛以及日本福岛,而日本福岛核事故最特殊。
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部分核反应堆发生了堆芯熔毁事故。
虽然造成的人员伤亡很小,但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污染治理整整花了14年之久,耗资近10亿美元,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引起了世界震动。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30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出现了反应堆堆心熔毁事故,最终失控导致了大爆炸,31人当场死亡。
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大约4300个城镇遭到核污染,波及苏联大片地区,连瑞典、芬兰、波兰都收到了影响。
5.5万人在抢险救援工作中死亡,15万人因为核辐射导致残废。
切尔诺贝利
甚至到了20年后的2006年,还有150万俄罗斯人受到影响,约9300人死于核辐射引起的癌症。
日本继福岛核事故之后,公然将核污水直接排入太平洋。
因为四大洋是相通的,这意味着全球的海洋都将遭遇核污染,日本这个国家真的堪称“人类之癌”。
日本福岛核电站排放核污水背后的阴谋,起底见不得光的暗黑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