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8月24日,日本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
据日本东电公司发布的消息,24日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至210吨,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根据计划,福岛核污水的排海至少要持续30年。
日本的核污水是怎么产生的?核污水和核废水一样吗?日本核污水正式排放,会对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01
核污水是怎么产生的?
要弄清楚核污水是怎么产生的,先得了解核废水。
我们知道,核电站的发电原理是依靠核燃料反应,产生的热量将水烧开,从而产生水蒸气,水蒸汽在管道里推动涡轮旋转,涡轮再带动发电机就产生了电。
核电站在正常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就是核废水。
核废水有辐射,但好在正常情况下,量不多,基本都能妥善处理好。比如,先过滤清洁,再存到罐子里缓缓静置几十年后,等放射性降到安全范围再倾倒。
既然如此,那日本为什么有规模如此之大的核污水要排放?
这就要说到十多年前的福岛核电站事故。2011 年 3 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受地震、海啸双重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严重程度和切尔诺贝利事故相当。
福岛核电站周围的地下水被核反应堆污染,再加上之前冷却反应堆浇的水,这些水就是新闻里提到的核污水,12年以来已累计了134万吨。
小结:
核废水是指核电站在正常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如用于冷却核电站关键部分的水。这些水不会接触到核反应堆中的放射性物质,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以通过管道排出。
核污水指在事故中直接接触反应堆中放射性物质的水,由于受到沾染而具有高度放射性。这种水要严格存放,经过多道工序处理、专家评估效果后才能允许被排放到海洋里,否则其带来的生态风险将不可估量。
这两种水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在之前的一些报道中,不少媒体都把它们混为一谈。
02
核污水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例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
氚这种元素从外部对人体造成辐射的可能性不大,但大量进入人体后,轻则导致疲乏无力、嗜睡、食欲减退等;累积到一定剂量后可能引起慢性放射病,甚至致癌。
同时,国际环保组织2020年在题为《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危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核污染水中存在高浓度的放射性碳-14,日方的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去除碳-14。而碳-14会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鱼类的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那如果没有直接遭遇核辐射,只是吃了一下被核辐射污染的食物,会有严重的后果吗?
核辐射放射性物质可以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这三条途径进入人体。
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继续发射多种射线引起内照射(可以想象在身体里一把持续发射子弹的枪)。当放射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便能对人体产生损害。
举个例子,此次核污水中残留的碳14物理半衰期约为5730年,可以在大海中长期存留。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的层层富集和浓缩很可能就会进入人体内。
虽然核污水经过稀释浓度会变低,但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不断富集,会让放射性核素不断浓缩。
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通过食用海产品就间接地摄取了海水中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积累就很可能会超过安全剂量。
03
核污水排放的影响有多深远?
按照东京电力公司(东电)的计划,经过处理和稀释的核污水将通过一条约1公里长的海底隧道排放入海,排放时间将长达30年。
① 渔业
首先影响的就是渔业。
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我国渔业分为近海渔业与远洋渔业,核污水排放将对两者造成一定影响。
近海捕捞水产品主要来自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四大海域,地理位置都在日本核污水排放海域上游,短期内受影响程度较小。
但部分近海捕捞水产品可能短期内将受到影响,例如大马哈鱼每年9月将经日本海进入图门将产卵繁殖;远东拟沙丁鱼、鲐鱼、太平洋褶柔鱼及竹荚鱼系的洄游路线可能达到日本海。
环太平洋是中国远洋渔船前往的主要渔场,中国远洋渔获总量的2/3来自于环太平洋。其中西北太平洋公海海域是中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海域之一,而西北太平洋海域也是核水排放后首先受到污染扩散的海域。中国巴特柔鱼与秋刀鱼的主要作业渔场均在此处,核污水排放后,将对这两类水产品产生严重冲击。
随着中国近海渔业过度开发,近海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中国渔业企业逐渐由近海捕捞转为远洋捕捞,远洋渔业的规模和产量持续扩张。
中国远洋渔业的捕捞总量近五年维持在200万吨左右,远洋渔船数量持续增长,且中国政府出台远洋渔业油价补贴政策鼓励远洋渔业的发展,远洋渔业在中国海洋渔业中的占比也持续上升。
在此趋势下,核污水排放对公海的污染将严重威胁到中国海洋渔业的发展。
② 粮价
稻谷是日本人的主食,也是日本农业产品中实现自给率最高的农产品之一,日本的稻谷自给率常年维持在95%以上。
福岛、茨城、枥木、群马四个县是主要的受核污染地区,四县主要的农作物皆为水稻,耕种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56%,这些地区出产的大米占到日本全国大米产量的15%,是日本重要的大米种植基地。
一旦日本受污染地区农作物的安全性出现问题,一方面将在日本长期的农业保护政策链条上撕开一个裂口,另一方面也势必导致稻谷进口的忽然增加,按照日本粮食产量在全球总产量中所占比例测算,此次事故将至多导致全球粮食供应减少3%-4%左右。
近年来,虽然全球大米的产量屡创新高,但是旺盛的需求导致全球供需差从2001年到2004年皆为负数,全球库存也迅速下滑,直到2008年库存消费比才缓慢回升,而供需差在2008年到达最近10年的最高点后,2009和2010年又有所回落。
总的来说,在全球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情况下,虽然目前全球库存可以弥补此次危机导致的缺口,但是核危机将对粮食供需形成负面冲击,预计国际粮价还将维持在高位。
③ 化妆品
6月13日有媒体报道称,宝洁旗下高端化妆品品牌SK-II产地涉嫌遭受核污染,该消息后被凤凰卫视证实或为2013年旧闻。6月14日下午,SK-II品牌也就"神仙水"被指受到产地滋贺县核辐射污水影响正式作出回应,指出相关报道不实。
SK-II品牌在公告中指出,"旗下所有产品和成分上市之前均经过安全性评估,遵守所在市场的监管和安全要求。SK-II进口到中国的产品都已进行并通过辐射相关的针对性检测,可在中国药监局网站查询到相关备案信息。
但即使如此,日产化妆品或将受到大家的抵制。至于其产品危害性,还有待专业人士鉴定。
④ 其它影响
一旦核污水排海,可以预见,其负面影响还将如“多米诺效应”般,逐渐延伸至其他产业。不仅所有涉及海洋食品类的产业,食品行业、药品保健品行业也会受到波及。
整体看,除氚外,福岛核废水中含有的其他重点反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高可达上百至数万年,且可能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具有长期、近乎永续的危害。
04
核污水排放导致全球增加检测设备
A股哪家强?
受到消息面的影响,核污染防治概念成为A股市场的核心热点。面对市场的关注,多家污水防治相关的上市公司对日本核废水排放相关话题进行了回应。
莱伯泰科表示,该公司旗下子公司CDS公司于去年年末,与日本某公司签署了未来四年长期供应锶分离富集膜片的协议,以满足客户持续检测核污水中锶元素含量的需求。
中电环保拥有核电水处理技术应用,覆盖除盐水、海水淡化、凝结水、放射性废水、二回路汽水取样和化学加药等业务,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均为该公司客户。
嘉戎技术回复称,公司是一家以膜分离装备、高性能膜组件等产品的研发制造与应用技术为核心,为客户提供高浓度污废水处理及清洁生产综合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苏盐井神则表示,公司的盐及盐化产品常年出口到韩国、东南亚以及中东地区,且市场美誉度较好。目前暂时没有出口到日本,下一步如有市场需求,则可以充分利用公司具备的自营进出口权,积极拓展相应市场。
日本排放核污水后的场景 日本倒核污水后,这些中国人却被同胞骂哭了!
日本排放核污水已经成为全民爆点。
入海第一天,当日核污水排放量预计在200吨左右。
按照东京电力公司的计划,首次排污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吨核污染水,2023年度预计排放约3.12万吨,核污染水排海时间长达30年。
有央视记者实地探访,在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约6.5千米处用辐射仪测试,显示结果为0.10μSv/h(微西弗)。处于东京时,辐射仪测试结果为0.01μSv/h。
沿途测试时,辐射仪最高指数达到2.0μSv/h,福岛周边最高辐射值为东京的200倍。
虽然这一数值可能是当前短期效应,但核污水将通过洋流影响整个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全球生态势必长期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已成既定事实。
核污水排海的决定是日本下的,但海洋是全人类的。
各方声音下,理智的、欠缺理智的传播和操作比比皆是。
比如囤盐(国内光是青海湖的储盐能力就够我们食盐无忧)、拒绝一切海鲜、日料店陷入史上最大危局,紧急和日本海鲜撇清关系……
从特效到玄学,日本这波被抵制的彻彻底底。
奥特曼给网友玩明白了
相关民生,日本排污这事儿给全球添了多少潜在威胁不说,日后海洋、食品等污染物监测都是重头。
不仅福岛出口成了问题,连带着中国卖海鲜产品的商家们也遭了殃。
不少中国商家在直播时被骂到现场崩溃。
可以不买不吃,但别上升到攻击同胞。
无论进口还是非进口的海产品,都经过了国家严格检测和市场监管。
日本污染海洋,他们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这次货压在里面,可能身家都得赔个精光。
像江苏疾控做出的相关回应:“我们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海鲜,基本都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应该警惕,但不必过度忧虑。
历经数年,日本为什么不顾邻国及福岛人民反对,一心一意要走污水排海路呢?
这还得从被选中的IAEA说起。
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成立于1957年,总部位于中立国奥地利,是联合国系统中的国际组织。
2005年,该组织曾因“防止核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并确保最安全的和平利用核能”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当前,IAEA共有176个成员国,35个理事国。重要决策由这些理事国组成的理事会决议。
13个指定理事国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俄罗斯、中国、印度、南非、阿根廷。外加22个会员国里挑出来的国家担任理事国。
不算2019年的临时代理,IAEA的历届干事长有6任。时任日本政府代表的天野之弥在2009年-2019年期间,曾担任这一职位。
这也为日本加快实施核污水排海方案埋下了伏笔。
日本核污水从2011年祸起,焦头烂额了几年,做了各种研究后,排海是当局最终选定的方案。
怎么才能不顾国际反对将其实施呢?
IAEA作为“抓手”,为这一方案提供了“合理性”。
趁日本政府方面在该组织的政治遗产影响犹在,IAEA福岛核污染水工作组与日本政府间构成了“委托关系”。
2021年,日本宣布了福岛核污水处理系统的基本政策,决定将核污水排到近海。
这一决定在国际上,立马引发了海啸式谴责。
为了解决眼下的阻碍,日本当局请求IAEA提供技术协助,双方于2021年7月在东电签订了关于福岛核污染水处置安全评估方面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协助范围书》。
由于是“委托”性质,协议只要求IAEA就其ALPS水处理系统进行安全评估。此外评估工作建立在日本政府提供的资料和条件之上。
要说这里面能钻的漏洞,实在是不少。
这也是为什么IAEA这份评估报告一直被各方质疑的原因所在。
程序能否保持客观中立,国际各方科学家是否达成一致,都是未知数。
如此体量的核污水排海,更是史无前例。
日本却铁了心要完成此次壮举。
日本政府曾在2015年承诺,只要日本渔业团体不同意,就不会实施排放核污水。
发展到现在,日本政府显然已经毁弃这个承诺。
历来宣扬不予人麻烦的日本,宁愿背负国际骂声也要孤注一掷。
这里面有几个深层原因。
其一,是充分发挥自己在IAEA组织的余热。
其二,是日本现有的污水贮存方式风险在增加。由于最初使用的储罐存在设计缺陷,容易在各种风险,尤其是地震中出现事故。
其三,从放射性废物规制制度的发展趋势看,国际社会对该类物质的限制标准愈发严格。
随着人类环保理念的普及,尤其是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脆弱性认识的深化,日本面临的国际压力与日俱增。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险中取胜。
只要不断宣扬处理后的核废水达标、经海水稀释后符合安全标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虽然不一定保真,我们还是说说IAEA出具的那份报告。
报告称,经过、SARRY两种核污水处理系统后,其余不达标的污水通过ALPS系统处理。
ALPS可以移除62种放射性元素,但无法移除碳-14和氚。
剩下的这两种放射性元素,经过稀释后,都会远低于国际标准。由此IAEA得出结论,核废水排海不会让海水变得更有放射性。
然而即便在此基础上讨论,也无法保证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就不存在安全问题。
除了日本单方面提供的数据有待审核,样本是否达标、东电的净化装置长期是否能维持其性能、后续监管方案…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对海洋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当前,中国已经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韩国表示“继续禁止进口福岛等日本8个县的全部水产品和15个县的27种农产品,并对日本其他地区进口的食品进行了全面的放射性检测”;
欧盟、挪威、冰岛则相反,在本月初放开了对日本食品的进口管制。美国也是撤销对日食品进口限制的国家之一。
然而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显示,美国是上半年减少进口日本农林水产最多的国家,主要减少的三种食品主产地均处于核污染水排放影响区域。
如今,日本核废水入海已经成为民生、环境、政治多方缠绕的焦点。接下来,或许只有时间能检验一切了。
万黛摩颜,专注问题肌12年
万黛摩颜,就是邀请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