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近日,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又传来新消息,美对华为的制裁再次后延90天。对此,任正非表示:“美国政府爱撤销就撤销,不爱撤销就不撤销,只需要考虑美国公司的利益,不需要帮我们考虑”。任正非还表示,华为这架“飞机”已经完成“补洞”,两三年就会有一架“新飞机”。
任正非的口中的这架“飞机”,已经多次出现,最早是在女儿孟晚舟被加拿大非法扣押后,首次接受外媒采访时,对英国记者表达过。
被打得像筛子一样的伊尔2战斗机
这是一架伊尔2战斗机,机身上布满了弹孔,但战斗机上的飞行员仍然冒着生命危险把它开了回来,这是二战时的一个故事。任正非是行伍出身,所以语言和表达习惯都充满了军事思维,图片中的这架伤痕累累的单引擎战斗机,其实被他比喻成华为在被美制裁后的艰难处境。
一刀老师为什么拿任正非的“飞机”来说事,是因为这架伊尔2单引擎战斗机,让我想到了创始人个人品牌对创业的重要性。一刀甚至在想,孟晚舟事件前的华为,就像这架单引擎的伊尔2战斗机,而在事件后的华为,当向来低调的任正非被迫站在聚光灯下,频繁地开始向外界表达自己对中美、对科技,对未来的看法时,过去华为这架单引擎的战斗机,已经升级成为更具战斗力的双引擎“战斗机”。
言归正传,今天,一刀老师将为大家分享下什么是创业的“双IP”模式,以及初创企业如何用好“双IP”获得成功。
01
品牌和IP有啥区别?
我们以前做营销讲品牌比较多,今天我们做营销讲IP比较多,那品牌和IP又有什么区别呢?所有事物如果追溯根源,就会发现本质。
耐克和麦当劳的Logo进化史
品牌是什么?品牌来源于北欧挪威语,早期意指为区别不同放牧部落的羊,而给各家的羊群身上烙下的烙印,后来发展成各自的领地符号,家族符号,商品经济时代,则发展成为商品的商标。商品因商标(Logo)不同,而给用户传播出不同的信息,早期这种信息也仅限于生产商差异,进而形成信任和理念的差异。
较可口可乐,年轻人更喜欢百事可乐,开沃尔沃汽车更安全等等,这些都是企业通过营销,对用户心智的占领,商标成就了品牌。
大IP《哪吒》
IP又是什么?IP来源于知识产权,具有独特性、专有性等特点,它可以是一个影视、文艺作品,也可以是一个虚构的人物造型,或者是一个文化景点,总之它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有知识产权价值的。
如果我们把IP聚焦到一个真实的个人身上,就会发现,个人IP给个人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识别性,它还天然带了影响力和信任感的属性。因为个人可以发声,可以有故事,个人有温度,能够让人天然追随。这些与品牌相比,独一无二和符号化,反而是最低的标准了。
所以,一刀老师一直坚持认为,品牌更像一种印记,而IP更像一段故事,品牌像人的左脑,让人识记;而IP更像人的右脑,让人信任。
02
什么是“双IP”?
“双IP”,指产品IP和创始人IP,这两者就像一刀老师在前文中说的“飞机”一样,要想能快速进击,不仅仅需要一个产品IP的“单引擎”,更需要加上创始人个人IP一起,成为一对“双引擎”,产品IP成为创始人IP的影响力入口和载体,创始人IP成为产品IP的强背书。
雷军和他的小米
过去,由于媒体的垄断性,在实际的商业中,企业的话语权需要交由媒体去传达,创始人IP走到前台面对用户是需要成本的,比如高昂的媒体成本或公关费用;但在今天,自媒体时代,媒体信息的传播早已碎片化,只要创始人建立了自己的个人IP体系,即可随时随地为自己的产品做代言,做销售,并善用个人IP,不仅仅会为产品IP赋能。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乔布斯和苹果,褚时健和褚橙,雷军和小米,董明珠和格力,俞敏洪和新东方,樊登和樊登读书会,陈欧和聚美优品,这些其实都是“双IP”的成功案例。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在这些成功案例中,个人是不是通过各种方式释放了强大的个人影响力?成功的企业家们的个人IP和产品IP是不是相互成就?
03
初创企业的“双IP”怎么玩?
对于前面的案例,可能有朋友要说,上面都是名人创建的企业,那作为初创企业,一切都可以重新构建,那如何建立自己的“双IP”体系?首先,体现在品牌的命名上。
林小仙和她的小仙炖燕窝
先讲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四川女孩,医科大学毕业后做名表销售,做得非常不错,她又特别喜欢滋补膳食,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选择燕窝创业,她选择了一个“鲜炖”燕窝的项目,在创业过程中,她非常会做创新和营销,先后拿到了周鸿祎、盛希泰、陈数等人领投的多轮投资,产品卖出了400多万套,成为燕窝行业的一匹“黑马”。
而她的品牌,就是根据她自己的名字,和产品特点进行关联命名的,她叫林小仙,而他产品品牌就叫小仙炖,产品名称叫鲜炖燕窝,连起来,叫小仙炖鲜炖燕窝,强调了产品的“新鲜”,也把创始人林小仙的名字,和产品品牌做了强关联。这就是小仙炖创始人林小仙的创业故事。
林小仙透过自己和网红的合作,以及自己定时在直播室和用户互动,为小仙炖创造了巨大的人气,今年的双11,小仙炖燕窝在天猫的销量过亿元,成为第一个进入天猫亿元俱乐部的单品滋补品牌。
一刀老师多年前曾操刀过上海农科院的降糖稻的项目,当时对这种高抗性淀粉水稻进行商业化包装时,就采取了“产品品牌+个人品牌”双商标模式,在包装设计时,采用了“优糖”和“朴博士”两个商标的包装方法,“优糖”是针对稻米中抗性淀粉对高糖干预功能的一个命名,而“朴博士”则是产品的研发人朴钟泽博士,在营销传播过程中,我们一边通过媒体和试用测试建立用户的真实口碑,一方面传播朴博士的科研故事,产品一度在上海形成了热销,这其实也是一种“双IP”模式。
04
“双IP”营销的3个关键点在哪儿?
过去营销的底层逻辑,是基于产品为核心,渠道为王;今天的营销,是基于人为核心,粉丝为王,因为人已经成为了渠道。这也是触电会创始人龚文祥说的,只要有足量真实的粉丝,卖什么产品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一刀老师认为“双IP”营销成功有三个关键点:双IP的故事、粉丝的经营和流量的获取。
品牌故事的来源
先看故事,人类天性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更容易激发人的情感和共鸣。在传统营销时代,任何一个经典的品牌都有一个有趣的品牌故事,哈雷摩托车告诉人们,二战柏林之战中,是哈雷摩托车载着美国军人,把军旗插到了柏林城头;派克钢笔告诉人们,麦克阿瑟将军在密苏里号军舰上,代表胜利一方与日本代表签字的用笔,就是派克钢笔。
今天的个人IP时代,创始人讲好自己的故事是一项基本功,马老师马云就是一个高高手,当然,很多时候,创始人的故事,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去讲,比如褚时健先生和他的“励志橙”褚橙传奇。
再说粉丝,以前大家说的自媒体时代、社群经济,去年说的超级用户,今天大家说的私域流量,无一不是围绕粉丝展开,那么粉丝如何来?靠流量。
流量对于“双IP”的成功至关重要,没有声音,再好的戏出不来;同样,没有流量,再好的IP也出不来。甚至从传播来说,没有流量,IP也没有任何价值。以后一刀老师将详细和大家分享“双IP”营销的流量系统打法。
故事,让IP鲜活;粉丝,让IP,变现;流量,让IP有价,这就是一刀老师总结的“双IP”营销的三个关键点。
创业在今天,无疑是一场“九死一生”的冒险,当创始人拥有出色的个人IP和产品IP这对“双引擎”,学会用故事、用粉丝,用流量去为自己的商业王国赋能时,他的创业将站上时代的风口,享有时代给善谋者的红利。(文/ 胡化立)
“
作者介绍:
胡化立,资深营销人,个人IP营销专家,畅销书《粉丝经济:社群这样玩》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千万流量博主,国内首份个人IP营销地图作者,多家企业营销顾问,欢迎结缘。
孤独也是一种生活技能 一个人身上有这两个特征,容易孤独终老,希望你一个都没有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孤独终老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
有些人天生独立、内向,喜欢独处,这并非坏事;然而,若某人具备特定特征,如社交恐惧或者不善于建立深厚人际关系,这将增加他们孤独终老的风险。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个特征,并讨论如何避免它们,以建立充实而有意义的社交生活。
社交恐惧:沉默无声的孤独
社交恐惧,或称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极度紧张、害怕被评价或被拒绝。
这种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个体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使其难以建立和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社交恐惧者往往选择避开社交场合,逃避交流,最终导致他们与外界的隔离和孤立感加剧。
社交恐惧不仅限制了个体的社交能力,还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孤独感和自我封闭往往成为这些人的常态,他们可能渴望社交,但却无法跨越内心的障碍。
在现代社会,建立互相支持和理解的人际关系是维持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社交恐惧则对此构成了巨大的阻碍。
不善于建立深厚人际关系:孤独的“孤岛”
另一个容易导致孤独终老的特征是不善于建立深厚人际关系。
这并非仅指社交技巧的缺失,更多是指个体缺乏与他人建立真正深入联系的能力和意愿。
有些人可能表面上看起来社交广泛,但缺乏真正的情感支持和信任关系。
他们可能在表面上与许多人交往,但在需要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时却发现自己孤立无援。
这种情况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如个性偏向独立孤僻、缺乏情感沟通能力或者过度保护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
不善于建立深厚人际关系的人往往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统,这会加剧他们的孤独感和精神上的孤立。
如何避免孤独终老的命运?
尽管社交恐惧和不善于建立深厚人际关系是容易导致孤独终老的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不可改变的命运。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个体避免这些特征,建立充实而有意义的社交生活:
1.克服社交恐惧,培养社交技能
克服社交恐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通过逐步暴露和训练来实现。
个体可以从小范围、低压力的社交场合开始,逐步提高对社交的舒适度和信心。
寻求心理专家或社交技能培训师的帮助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2.培养真诚的人际关系,注重情感交流
建立深厚人际关系的关键在于真诚和理解。
个体可以通过积极倾听、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以及对他人表达真诚的支持和关心来加强与他人的联系。
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维护这些关系,建立互信和情感支持的桥梁,对防止孤独终老具有重要意义。
3.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和群体
参与社区活动和群体可以为个体提供丰富的社交机会和支持网络。
通过志愿活动、兴趣小组或者社交俱乐部,个体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人群,分享共同的兴趣爱好,建立起稳固的社交关系和情感联系。
4.培养心理弹性和积极心态
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逆境,培养心理弹性和积极心态对于维持健康的社交生活至关重要。
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情绪调节技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寻求社交支持来增强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维护个人的社交生活和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避免孤独终老的关键在于建立充实而有意义的社交生活。
社交恐惧和不善于建立深厚人际关系虽然是可能导致孤独的风险因素,但它们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
通过积极的自我改进和寻求外部支持,每个人都有机会建立和维护健康、充实的社交生活,远离孤独终老的命运。
愿每个人都能够在温暖而支持的社交网络中,享受生活的快乐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