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人——噼里啪啦一讲就讲十几分钟。把你听得云里雾里,讲的内容中有他的情绪、观点,他的以为,以及他以为别人的以为……内容繁杂且逻辑关系混乱。
怎么从一箩筐“废话”中找出重点、抓住关键
在听他们讲话时,总感觉自己进入不到对方的频道,不清楚对方到底想说什么,听对方说话就感觉自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失去了方向。尽管已经很努力在倾听了,却还是依然跟不上对方讲话的节奏。这时我们要怎么回应他呢?如果我们是领导的话,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你到底想要说什么,想清楚之后再过来跟我讲。但,这样的人往往是我们的客户、朋友、爱人。不是他们不想讲清楚,而是他们自己也处在困惑和不清晰之中。如果能讲明白,谁又愿意把人说糊涂呢?!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懂得如何抓住别人讲话的重点,如何融入对话的氛围中。
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曾经有个学员因为家庭矛盾和我们老师分享寻求解决,一口气就讲了10分钟,好几千字,豆豆根据原意大致和大家分享下。
大家听听她到底想说什么?她阐述的重点到底是什么?以及如果是你的话你会给她做一个什么样的回应?
最近家里在装修,因为一个水管,是包起来还是外露,家人有不同的意见。周六的晚上老公妹妹一家人全来了,说要一起出去吃饭,去吃饭之前大家想去看一看装修的效果,然后就都去了。看到那个外露的管子,我老公就说为什么把外包拆了啊,为什么又没改呢?
然后我跟婆婆异口同声地说,因为包上很难看,然后我们就把它拆下来就这样露着了。老公说露在外面很难看,赶紧给我包上。然后婆婆就说不包,包了很难看。
然后两人就因为这个吵了起来。然后老公就很大声地说,让装修师傅赶紧给包上。因为他妹妹也在,他妹妹就说赶紧让他走,赶紧让他走,他就会在那嗷嗷嚷。然后大伙就都出来了,婆婆也跟着出来了。
老公就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就是你负责的装修,赶紧去让他们给我弄好,如果弄不好的话,我就全给砸了。然后我就说那你砸就砸呗。然后他就立刻火冒三丈地发火了,说那我马上就去砸掉。
怎么从一箩筐“废话”中找出重点、抓住关键
这时候就有邻居出来了,我就没再说话,但是我很生气。在吃饭的时候我就没理他,然后弄得一家人都很不高兴。
这件事发生的第二天我去看房子的时候,邻居家的一位大爷就在那评论他,那个大爷好像听到他嚷嚷了,然后就很气愤,就说我就看你天天在这忙,然后你老公也不管。以后你也别管了,就让他自己来管吧,省的他以后再来发脾气,我真看不惯啊,不就是装修吗……
其实当时我心里也很不舒服,然后回去了,我就想跟老公讲,在外人面前我很想维护你的面子,大家都是邻居,你这样其实别人也会对你有所评判的。所以我就很想跟他表达一下。
关于他这个发脾气确实会反复。有的时候,他嚷嚷两声就没事儿了,但是他是没事了,别人就会很受伤害。
好,故事讲完了,你要怎么回应她呢?
我会这样回应——
家里装修你忙前跑后做了很多的事情,付出了很多辛苦。当老公和你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你会觉得委屈,很不舒服。听你最后讲想跟老公做一次沟通,那现在准备好了吗?如果要做一次有效沟通的话,那你觉得能达成共识的关键点在哪里?
我遵循的就是一个回应公式:海量信息捞干货=事实总结+情绪感知+提问推动
“家里装修你忙前跑后做了很多的事情,付出了很多辛苦。”这是事实总结,对方讲了这么多,你有总结,说明你在认真听。
“当老公和你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你会觉得委屈,很不舒服。”这是你在感知她的情绪,说准一个人的情绪,对方就会觉得你懂她。
怎么从一箩筐“废话”中找出重点、抓住关键
“听你最后讲想跟老公做一次沟通,那现在准备好了吗?如果要做一次有效沟通的话,那你觉得能达成共识的关键点在哪里?”这是提问推动。
这样回应会帮助她从情绪中出来,转移注意力,并且冷静下来尝试怎样去解决问题。
看起来貌似很简单,但其实这其中涉及了一项能力,提炼要点和重点的能力。而这项能力有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抓关键词。
什么是关键词?是指描述一些具体事实的重要字眼,通过这些字眼可以听到对方讲话的重点信息。简单来说,关键词就是句子中去掉修饰语,剩下的主要部分。
抓住了聊天中的关键词就是掌握了整个谈话的重点。
如何抓住别人讲话的关键词?豆豆从技巧层面和自身提升层面给你一些方向。
从技巧层面该怎么做呢?
不难,在与对方沟通过程中,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某个关键词,然后从这个关键词切入,表达一下想法、感受,或是讲述一些和关键词有关的事就可以了。
NO.1
重复句尾关键词
与对方聊天的时候,如果对方说话内容的关键词在句尾,就可以用疑问句重复一次,这样对方就会很有兴趣地继续说下去。
A:“昨天,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我们沟通将近一个小时。”
B:“一个小时?”
A:“是啊,他说最近出了一些事情,我一问才知道他一个月前失业了。”
B:“失业了?”
A:“对,公司大裁员,他在那家公司待了五年。”
B:“待了五年?”
A:“对的,一下子失去了稳定的工作,所以他现在很迷茫……”
怎么从一箩筐“废话”中找出重点、抓住关键
NO.2
持续核心关键词
在沟通过程中,对方的一句话中可能包含几个关键词,这时可以选取任意一个你感兴趣或是想要说的关键词来持续话题。
A:“今天遇到难题了,老板让我重新修改策划案,之前的策划案不通过,那是我几个通宵做出来的。
(这句话中有三个关键词一一难题、改策划案、几个通宵,选取一个即可。)
B:“为什么之前的策划案不通过呢?”
A:“老板说没新意。”
B:“我能理解你现在的状态,策划案不通过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让人发愁的事情,尤其还是自己花了很多时间精力用心准备的。”
A:“是啊,而且提交上去我是比较有信心的,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B:“我理解,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选择开车去户外一些比较清静的地方放松一下,找找灵感,你呢?”
除了技巧层面,从自身提升层面我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看别人说的话是长篇大论还是简单扼要的,如果是长篇大论,谁也记不住的,除非你的笔记做得好,事后再温习一下,可以找出重点。
如果是简单扼要的说话,就要看你在他说话时是否注意听了。如果像你所说的“很认真地听”,却依然抓不住重点,那就是你的概括能力和抓重点问题的能力不足了。
不要急,这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小练习,来提升提炼要点和重点的能力。
(1)观察别人在碰到一件事时,看看对方是如何说的,尝试对他的话进行总结。
(2)古人曾说,诉之笔端,半折心始。意思是,有好多话要说,但真正能写到纸上的,也就只有一半。这个道理说直白点,就是只有通过多写才能提升总结概括的能力。
(3)养成勤思考的习惯。比如遇到问题,可围绕“这个问题是什么、是如何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错在什么地方、如何解决”等问题罗列框架去展开。
怎么从一箩筐“废话”中找出重点、抓住关键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豆瓜训练的课程帮助你提升,一方面帮助自己在表达上更具条理性、更加清晰明了,另一方面帮助你更容易抓住别人谈话中的重点和关键。
【学习当众讲话,去豆瓜训练】
生活小技巧废话多 给“废话”留点生存空间,也是给奔忙灵魂留片栖息地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对于“废话文学”,有人觉得它轻松、幽默;但也有人认为,它毫无信息量。11月3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题为#废话文学让人快乐是因为幽默吗# 的短视频,这一话题也一举冲上热搜。“废话文学”的流行,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态?说废话和幸福感到底有没有关系?央视新闻的这条视频也对此进行了探讨。(11月3日 央视新闻)
现代社会高速运行,个体时间和精力成本攀升,甚至说话也要讲求效率,讲废话成为一种奢侈。但就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废话文学”竟一路走红,这实在是出人意料。
作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文化现象,废话文学虽被青年群体广泛接受,但其为人诟病之处也非常明显。首先是表达无意义问题,“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之类的重复叙述,确实也实现了“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表达效果;其次,这种无脑重复的无意义表达是对使用者语言组织能力的消解,这种不规范语体的泛用,也体现出使用群体语言表达能力的匮乏。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文化现象之所以能形成一股风潮,其背后自有独特的价值。笔者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废话文学”是当代年轻群体对现状的一种“反抗”。一来,面对苛求效率的现实困境,这种以“失谐”的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的插科打诨,能够有效缓解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紧迫感,是对现有生活的调剂;二来,“废话文学”也是在以无伤大雅的幽默,嘲讽当下互联网时代无用信息爆炸的状况,是对垃圾内容遍地开花的反击。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正如某位网友所说,又有多少人愿意听你说废话呢?你还能跟几个人讲废话呢?在这个意义上,“废话”建立起与人际关系的联系,成为亲密关系的体现,“能够互说废话”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交往标准。
也许“废话”几乎没有表意功能,也不能带给主体什么附加价值,但有些时候,“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给“废话”留一点生存空间,也是给奔忙的灵魂留一片栖息之地。
国画中有“留白”技巧,讲求留有适当的空白篇幅使得整体画作更加和谐美观。笔者以为,“废话”便是生活这张画卷上的留白之处,或许没有内容,但不是没有价值。正如朱自清先生在《论废话》中所说,“得有点废话,我们的生活才有点意思”。
文/温婧如(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