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为一飞冲天欢呼,更要为沉潜笃行喝彩。支持创新、赋能创造,须有“只争朝夕”的干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
“一时行”,还是“一直行”?这不仅是对青年一代的提问,更是中国需要回答的问题
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真火。可大家知道它的“前身”吗?
不久前,宇树科技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在演讲中分享了一个故事。他19岁时,想制作个机器人,没有设备就用手工小钻头、锉刀和剪刀,没有资金就买9块钱的零件、找没人要的边角料,最后用200块钱,“手搓”了一个小的双足机器人。
那个曾经“颤颤巍巍”的机器人,如今能灵巧地转动手绢、在梅花桩上如履平地。那个曾经不被看好的“学生”,已成长为造出“全球行业出货量最大的机器人”的青年创业者。科技创新一日千里,年轻的创新一代后浪奔涌。如果说,创新助力中国竞逐科技竞赛马拉松,我们相信,这是稳健而有力的“起跑”。
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大模型、脑机接口、智能网联汽车……最近,不少企业和产品跑出了亮眼成绩。社会关注、众人振奋,很正常。我们在赞叹和振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创新何以可能”的底层逻辑。没有哪个爆款,产生于偶然、起势于瞬间,它们都是基于热爱与坚持,离不开孜孜以求和全力以赴。
“要做好作品,必须打磨,时间是省不了的”,于是有了“哪吒闹海”。不是因为有天赋,而是十几年“在做同样的事情”,于是有了国产游戏的“黑神话”。“锚定五年、谋准三年、扎实干好每一年”,于是有了“杭州六小龙”的出圈。一鸣惊人的背后,恰是在默默无闻日子里的深深扎根。为一飞冲天欢呼,更要为沉潜笃行喝彩。支持创新、赋能创造,须有“只争朝夕”的干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
把观察视线拉长、把时间坐标扩展,不难发现,只有专注的人才能在一个领域深耕不辍,只有精钻的人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10910米,是我国进军“深地”的新纪录。回望来路,上世纪70年代,我们拥有了第一口井深超过7000米的井;突破8000米,历经29年;迈入9000米,历经15年;冲破10000米,仅用3年。加速突破,得益于数十年如一日的“向下再向下”。航空航天,大国重器,科技新秀……没有一茬茬接力,没有一干到底的劲头,很难拿出像样的成绩,更谈不上“从跟跑到领跑”。
接力棒传到新一代手上,目标还是没变,就是“继续往前跑”。国家的创新与发展需要青春力量,发展的后劲离不开青年的创造。以王兴兴等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有热情和创造力。土生土长的他们,身上总有不服输、不甘心、不信邪的骨气,总有使命驱动、价值驱动、梦想驱动的志气。当创新的氛围更浓、土壤更肥,当企业家、创新者同扎根的沃土、生长的时代共生共荣,引领潮流、驱动未来的潮涌,促动千帆竞发、奋楫扬帆。
“一时行”,还是“一直行”?这不仅是对青年一代的提问,更是中国需要回答的问题。“自信”二字是有分量的答案。哪来的底气?且看中国“算力”之变。安徽黄山一个珠算博物馆里,千余件算盘被视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300公里外的合肥,40多年前“诞生”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还是合肥,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累计完成超25万个量子运算任务。从算盘珠到量子,我们一直在拓展科技的边界、提升发展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有了坚定,有了笃行,肯定能行。
对比今昔,有科创人员感慨,已从“胆怯”转为“自信”。直面各种围堵,科学家们“不会害怕”,因为自主创新带来了更好更快更强。应对各类打压,企业家们也“不会崩溃”,因为他们爱拼会赢,发出“别人能做的事,我们也能做,还能做得更好”的强音。老一辈是“国之栋梁”,新生代“挑起大梁”。如同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90多岁的游本昌分享王兴兴演讲视频时的留言,“90后相信90后”。这何尝不是“90后接棒90后”。接住了,更接稳了。
前浪翻涌、后浪奔腾,一浪推一浪,创新的中国,行稳致远。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31日 05 版)
沃土三大创业故事 湖南泸溪:“新、优、好”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蓝天高科深入推进‘产量倍增、产值倍增、产品倍增、综合效益倍增’四个倍增计划,把锌产业链做深、做精、做出行业特色,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力争年产值过20亿元、利税6000万元。”近期,泸溪蓝天高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孝兵在泸溪县“三项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铿锵有力。该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湘西州工业企业“十佳企业”,2024年引进行业最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进行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年产值12.5亿元,纳税2000余万元。
这是湖南省泸溪县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全会暨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抓好产业发展提质、招商引资增效、作风建设深化“三项工作”的一个场景。自“三项工作”开展以来,泸溪县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议进行调度安排,全面强化组织领导、细化任务分工、配齐工作力量,以“新、优、好”推进“三项工作”。
工业向“新”促发展
泸溪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锚定湘西州唯一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提质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湖南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名单,实现产业集群培育突破。
聚焦延链补链,加快推进湖南族兴4000吨高性能铝浆、中港60万平方米铝单板、奥科增材制造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目前,泸溪县已形成了锰锌钒新材料产业链、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链、新能源及锂电池产业链和生物医药产业链四大产业链,产业链上累计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
聚焦企业培育,坚持新建企业抓跟踪、临规企业抓培育、达标企业抓入库,不断提升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品牌培育覆盖面和成功率。2024年累计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15663万元,为企业争取奖补资金5678万元,“三化”工作获评全省政务服务改革“揭榜竞优”典型经验做法。
聚焦数智赋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大力支持铝基复合材料、锂电储能、钒氮合金等领域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单项冠军”、“瞪羚企业”,推动蓝天等省上市后备企业加快上市步伐。2024年,泸溪蓝天高科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金马铝业、恒裕公司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族兴科技”高装饰镜面效应铝颜料生产车间入围全省智能制造标杆车间;泸溪县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区)。
农业向“优”促增收
优秀返乡创业人员上台作典型发言,全县党政领导认真聆听,深入创业点现场调研,朋友圈里湘哥云姐、90后牛司令周云、直播达人唐美等人的创业故事深入人心……在泸溪,浓厚的创业氛围和关心支持返乡创业的良好环境让泸溪这片热土转化为创业沃土。
筑巢引凤推进农业现代化。泸溪出台返乡创业系列政策,在平台搭建、企业培育、创业孵化、荣誉激励等方面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吸引2000余名返乡创业人才,在乡村建功立业,发展特色农业,从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当地群众就业7800余人,实现群众增收9380余万元,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泸溪县被评为湖南省农村创业典型县。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沅水流域“水美乡村”乡村振兴片区建设为牵引,持续推进以泸溪椪柑、浦市铁骨猪、湘西白茶、泸溪玻璃椒、高山葡萄、烤烟等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建好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分别达22.9亿元、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8%。
文旅向“好”促消费
桃红李白,春日暖阳。浦市古镇迎来了吉首第七中学2000余名师生研学游。而在该县潭溪镇大陂流村的油菜花田里,慕名而来的游客徜徉花海,观美景、赏非遗、品美食,尽享春光。该村荣获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以“赏花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泸溪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近年来,该县围绕“沅水明珠·画里泸溪”定位,着力建设夜浔泸溪、天然浴场、滨江大草原、湘西州水上运动中心等项目,做优做强“水文章”,培育壮大“水经济”。2024年游客接待数、旅游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分别达488.9万人次、48.6亿元。
大力推进“以水兴旅”,高标准办好“村舟赛”系列活动,打造金庸文旅IP,抓好沅水慢行道水族馆建设,持续擦亮“中国天然氧吧”“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金字招牌。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完善白沙沅水画壁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下湾遗址”“岩门古堡”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积极培育发展“文化+旅游+商业”融合新业态,精心推出一批以非遗文化、文保建筑、古街古巷等为主题的沉浸式旅游精品线路,全方位吸引人流、促进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