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新银河(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晋江创业故事 资本中国海选|创业故事:一片卫生巾卖了900亿,还当上了福建首富,传奇!

添加时间:2025-03-21

1953年6月,许连捷出生在福建,童年的许连捷是在贫穷中度过的。12岁的时候,他就发现了一门好生意:在东村收鸡蛋,倒手到西村,然后在西村收购土豆,再倒手到东村,一个小篮子就实现了两个村庄的互通有无。

当时大家手里也没什么闲钱,许连捷这一倒手,倒赚了几块钱,成了村里的首富。

“天上下金子了”

这个金子就是卫生巾

被改造后,许连捷小学还没毕业就开始务农了,但一直在摸索怎么赚钱。

1979年,邓小平在南方画了一个圈,改革开放就这样开始了。许连捷就在村子里办起了运输队、服装厂、拉链厂,几年下来,至少50万元进账,在当时那个年代,这就是一笔巨款。

1983年,美国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正好许连捷的产品都是出口美国,生意一落千丈,他就思索换个生意做。

1985年的时候,许连捷遇到了推销卫生巾设备的杨春荣,他一了解,外国女性都用卫生巾,中国女人当时还在用草纸和月经带,既不卫生又不方便,这绝对是一片蓝海,许连捷心想:“天又要下大钱了”!

于是,1985年,两人再找到老乡杨荣春、洪青山,共同集资136万,在晋江安海镇创立了列入中国最早一批的妇女卫生巾企业——恒安实业有限公司。

晋江创业故事 资本中国海选|创业故事:一片卫生巾卖了900亿,还当上了福建首富,传奇!

天上下金子了,许连捷的金子就是卫生巾。创业项目一定得是“刚需、高频、痛点”,不然就别费力气了。

男人推销卫生巾被骂流氓

那就换一招打个广告

恒安推出的第一个品牌是“安乐”。产品下线了,开始做推广,但第一步就把许连捷给难住了。当时中国人的观念还比较落后,大城市的人还知道卫生巾,小城市的人根本不知道这是啥。

许连捷招推销员,女性推销员根本招不到,只能硬着头皮让男性推销员上,跟女性推销的时候,人家根本不买账,还以为推销员是流氓,要占人家便宜呢,白了一眼就赶了出去。

给个人推销不行,那就到超市推销吧,要是能在超市上架,销量应该也不愁。结果超市的人根本不愿意,你把这玩意跟食品摆在一起,我这食品还怎么卖?

这可让许连捷头大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真不好吃,得想办法。有天在看电视的时候,看到大家都在电视上打广告,许连捷一想,这个方法倒不错,可以试一下,于是花了几百钱的制作费,3万块钱的广告费,拿下了当时热播剧《八仙过海》的剧中广告。

没想到这个广告播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再加上引导大家的观念,大家慢慢知道了“安乐”牌卫生巾,并用起了卫生巾。

当时恒安的生意好到供不应求,有人左手刀子右手钞票,逼着业务员开提货单,100箱货出去一倒手就能赚1000块。

要想让企业长久发展

接班人绝对不能任人唯亲

晋江创业故事 资本中国海选|创业故事:一片卫生巾卖了900亿,还当上了福建首富,传奇!

在“安乐”取得成功后,恒安又推出了“七度空间”、“心心相印”等近20个品牌,囊括了生活用纸、厨房用纸和手帕纸三个领域,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成为行业老大。

1998年12月8日,“恒安国际”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以10倍的市盈率顺利入市,同时创下了这年港股上市最高市盈率和最高认购倍数的奇迹。

截止今天,恒安的市值已经达到904亿港元,而许连捷的身价也到了150亿,回想过去,经历了被模仿,公司内部动荡,和老对手宝洁竞争,革自己的命搞创新,这一切对许连捷来说,都记忆犹新。

而许连捷这个农民能走到今天,时时刻刻都在与时俱进,在接班人这个问题上,他也没有走其他企业家的老路,让自己的子女接任。

2013年3月,许水深担任执行总裁,许连捷说,自己退任后,许水深就会接自己的班。而外界问他,为什么不让自己的三个儿子接任呢,他说:“那很正常,因为专业人士做专业事”。

许连捷的三个儿子许清流、许清水和许清池,都是英国的“海归”,但对父亲辛苦从事的制造业都不感兴趣,而许连捷说,他也不能强迫他们。

或许,许连捷的这一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可以让恒安成为百年老企。

资本中国海选|创业故事:许连捷的创业经历很平凡,但又很成功。要问他的成功秘诀,创哥觉得这几个词很适合他:积少成多,挖掘蓝海,革命创新,不任人唯亲。

网吧创业故事 对话文牧野:《奇迹·笨小孩》不止是创业故事

普通人离成功很远,离幸福很近,所以《奇迹》通向的是幸福。

春节档过去了一个多月,市场的硝烟味儿散了,可以好好聊片子了。

虽然每年春节档都号称“史上最强”,但平日大盘持续低迷,今年春节档确实像“全村的希望”,全行业一起端上了一桌大菜,战争、喜剧、爱情要啥有啥。

不过各式各样的菜品中,我最关注的反而是看似春节档鲜见的现实题材《奇迹·笨小孩》(简称《奇迹》)。

原因很简单——导演文牧野。

这位中国最受期待的青年导演(可以不加之一),不仅功力了得,还相当爱惜羽毛。《我不是药神》后,除了执导《我和我的祖国》的《护航》单元,其余时间都在做田野调查、写剧本。

今年,第二部长片与观众见面。

结果,不负众望。

人物群像、叙事功力、类型创作都还在,文牧野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

但《奇迹》从何而来,两部作品中导演的变与不变,电影本身的小巧思,留下了不小的讨论空间。所以趁新片还没开机,烹小鲜()对话文牧野。

银幕内外的疑问,文牧野都给出了答案。

2020年末,文牧野开始筹备《奇迹》。

作为业内有名的“手艺人”,他的宗旨一直是慢工出细活。《我不是药神》光剧本,他就足足打磨了两年半。

但《奇迹》从剧本到拍摄到后期,只有一年时间。不仅考验基本功,对导演的创作习惯也是一次挑战。

文牧野在《奇迹》片场 / 图自受访者

不过时间再紧,准备工作也不能马虎。开拍前,文牧野花大时间到深圳采风,搜集了不少的人物故事。

之后的创作中,这些积累意义非凡。

首先,是增强了创作的信心。

田野调查期间,文牧野发现东莞、惠州等城市,周一到周五街上根本没人,像是空城。但一到周末,打工人才有时间出来逛逛,找一丝生活的感觉。

这份追求幸福的热忱,打动了导演,也给电影提供了能量。

其次,是找准了主角景浩(易烊千玺饰)的设定、前史及行业。

文牧野透露:“采访、调查时,我们接触过一个年轻人,23岁到深圳,做电子垃圾回收,也就是合法炼金。深入了解后发现他的父母都是患病的拾荒者。我们以他的经历切入,并融合了其他故事与戏剧想象,创造了景浩。”

网吧创业故事 对话文牧野:《奇迹·笨小孩》不止是创业故事

所以片中景浩所处的手机维修行业、只有妹妹相依为命的残缺家庭,大多来自深圳的现实世界。没有特定的原型,反倒让景浩有“泛底层”的特质,揉杂了大量普通人的影子。

“现实”“普通”是文牧野的长期追求。哪怕题为《奇迹》,他也不希望把概念做大,而是将镜头对准小人物:“深圳是奇迹的前提,肯定是深圳的打工人都是个体的奇迹。”

定好了调,“电子厂七人组”几位最普通的小人物纷至沓来,并起到了三重作用。

《奇迹》海报 / 图自豆瓣

第一重,是展示景浩,并在创业过程中完成自我救赎。

“我选择的这些人,都是刻板印象里被淘汰的人,可以加引号说‘废人’。比如汪春梅(齐溪饰)耳朵不好使,还在跟之前的雇主打官司;比如张龙豪(公磊饰)是劳改犯;比如网吧大神(许君聪、王宁饰)是已经放弃自己的闲人;比如老钟头儿(巩金国饰)是脾气暴躁的80岁老爷子。

这些所谓的‘废人’虽然被社会边缘化了,但他们在和主角创业时,不仅通过努力,让手机变废为宝,人物也在过程中‘变废为宝’。”文牧野介绍。

第二重,是补齐景浩和妹妹景彤(陈哈琳饰)的家庭。

整体破碎,但为了“留下”身边唯一的至亲,从而走上“逆袭”道路,是贯穿文牧野两部长片的特质。

这份作者性表达,来自导演对“家人”这个概念的理解。

在他看来,人生在行进过程中,同行者必不可少。亲情概念上,家人可能陪你走很远,但有时也不尽然,反而是社会关系中碰到的异姓家人,可能会同行更久。

因此,《奇迹》除了是创业故事,也是一对孤儿找到异姓家人的故事。

为了把这份特殊的亲情做好,写人物时,文牧野特意给“电子厂七人组”安排了不同的家庭定位。比如老钟头儿是家里的爷爷,张龙豪是舅舅,汪春梅是小姨,网吧大神是两个不靠谱的堂哥等等……

《奇迹》剧照 / 图自受访者

在不同身份的加持下,《奇迹》的主角和群像,既是活在社会的小人物,也是底色温暖的普通人。

由他们谱写的逆袭故事,观众的感受自然更强烈。

聊完“电子厂七人组”的正面作用,文牧野又提到了他们的“反面”使命。

剧情前期,因为各自的问题和缺陷,几人给景浩的创业增加了阻力,起到类似“反派”的作用。

但纵观全片,《奇迹》因为献礼电影的属性,不能有一以贯之的反面人物,为此,文牧野想了个新概念——生活是最大的“反派”。

片中,从家庭破碎的前史,到患病的妹妹,到大环境的崩坏,到甲方的压力,到偷手机的违法分子,再到恶劣的天气……

导演将生活的种种不利,掰开揉碎了之后,逐一砸在景浩身上,组成了非常规意义的“反派”。

《奇迹》剧照 / 图自受访者

网吧创业故事 对话文牧野:《奇迹·笨小孩》不止是创业故事

类型片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角和“反派”的对抗,一直是推进主线的支柱。类型上接近盗匪电影的《药神》,周一围饰演的警察曹斌,便站在“罪犯”程勇的对立面,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但文牧野在《奇迹》中,用一种自然、细水长流的设计,将传统的“对立人物”碎片化,效果还不错。所谓类型片创新,也暗藏其中。

然而,没有贯穿始终的对立人物,不仅需要填充大量细节,才能撑起故事。对叙事的影响也不小。

这就涉及到文牧野的第二个创新——在A故事被迫持续下滑时,增强B故事的比重,互相支撑剧情向前。

所谓A、B故事,是三幕式电影的剧本创作方法。A故事是主线故事;B故事是主角的情感故事,作用通常是为主角的思想转变做铺垫。

按常理,B故事是A故事的辅助,类型片的叙事结构是前半段A故事“上升”,后半段A故事“下滑”,并走向结局。

但文牧野面对的问题是,没有持续性“反派”,电影后半段A故事的下滑,不是主角和“反派”的对决,而是以间歇性或者点状存在,矛盾冲突力度不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牧野放大了B故事兄妹亲情的比重:片中刘恒志的婚礼,是电影的中段。从那之后,兄妹的情感戏增加了,B故事开始支撑观众对A故事下滑的注意力。所以其实是在电影框架上想出的策略,否则后半段很容易空。”

《奇迹》剧照 / 图自受访者

这套打破类型片“黄金定律”的创作方法,收效甚佳。尤其是片中景浩和景彤深夜在厂房互动,探讨生死的那场戏,不仅把A故事的下滑守住了,还打动了全片情感的另一个高潮,让亲情成了电影的另一母题。

但这场戏的作用,远非表现兄妹间的情感而已。

文牧野回忆:“在一个破败,满天飞蚊子的集装箱里,哥哥给妹妹上花露水,两人正玩的很开心,妹妹突然趴在哥哥胸前喘了几口气,问他我会不会死?

当一个六岁半的孩子开始探讨死亡时,带来的感受早已超脱纯粹的兄妹情感。”

诚然,这份带动灵魂震动,或人性思考的桥段,让《奇迹》在现实表达上延续了《药神》的深度。

成功“借力打力”,也证明了导演对类型创作的把控力与熟练度。

所以哪怕仅从类型创作的变与不变出发,文牧野已经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奇迹》结尾,“电子厂七人组”的每个人都获得了世俗的成功,颇具理想主义色彩。

但文牧野却说,相比成功,他们的结局,其实是指向幸福:“成功是一个高大上的事情,离生活更远。但是幸福很近,我们在追逐幸福的过程中,如果能达到成功,那也是幸福的附加值,而幸福则不一定是成功的附加值。”

如此看来,更贴近现实、更有现实价值的“幸福”,似乎是《奇迹》想表达的核心。

文牧野为此付出的努力,也算一场“奇迹”。

注:全文图源网络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fago288.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5 新银河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粤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