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艰苦创业 勇于创新
建成两艘机动海洋拖网渔轮
在人们的“新民洲记忆”中,45年前农场人“艰苦创业 、勇于创新”建成两艘机动海洋拖网渔轮的壮举。如今,已逐渐被人们淡忘,很少有人提起,但我和老同学方淼谈及此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觉得这段历史应该留在新民洲人的记忆中。
我和方淼同志都是1961年下放到共青团农场的老知青,有过一段共同的经历,1974年从农场四队调到农场船舶修造厂,见证了农场人为建造机动渔轮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的艰辛历程。
1974年,镇江市政府决定在共青团农场筹建船舶修造厂,为镇江渔业公社建造两艘机动海洋拖网渔轮。当时新民洲是个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的农场,无任何工业基础,无厂房、无设备、无技术人员,但农场人不怕困难、不畏艰苦、勇敢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决定白手起家筹建船舶修造厂。
还清楚的记得,当时农场举全场之力,在新民洲东码头搭班建厂的情景。农场党委任命陈汉民同志为新民洲船厂党支部书记,于洪林同志为厂长。同时从农场机务站抽调单荣贵、王金福、许礼阳等技师,组建了轮机安装班;从农场职工中选调一批有木工技术的人员,参加船体建造;还从外地引进了一批熟练工。很快在东码头芦滩上建起了船坞和车间、搭起班子,开始建造拖网渔轮。我和方淼、邵贵荣、赵田生、李良成、吴志坚、张金诚、李炳生、何金泉、花金年、谈大宽等人也调到船厂工作。
我们这批农场造船工人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很快掌握了造船技术,单荣贵、王金福、许礼阳等人独立承担了轮机安装任务;我和方淼等人掌握了船体放样工艺,负责船体放样。农场造船工人中很多人都是一专多能、一人多职,钳工、电工、板金工、电焊工等“样样干”,造船的各项设备的起重、安装,原材料的装卸搬运,都由农场造船工人承担。
农场造船工人不怕苦,不怕累,冬天在江边顶着凛冽的寒风,夏日在船仓里忍受着30多度的高温,历时一年多,圆满完成了渔轮建造任务,并海试合格,及时交付渔业公社,打破当时农场无工业历史,创下新民洲人建造神话故事。
1977年,由于镇江航运公司客轮停航,农场人往返镇江只能乘坐农场船队的货驳拖船。为了解决新民洲至镇江的客运交通问题,农场领导决定由农场船厂自行建造一艘机动客船,解决了新民洲人出行难的问题。这也是农场船厂建造的第3艘船,1979年农场知青回城时,这条机帆船仍在运营。
45年前,农场老知青、老职工怀着满腔的青春热情,坚定理想和信念,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为农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欣喜地看到,“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知青精神一直在延续,一代一代传承着,激励当今的新民洲人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此文与原农场老知青方淼共同回忆,由陶华安撰稿)
方淼
1961年到共青团农场的老知青,中共党员, 退休前任镇江恒顺集团副总经理
陶华安
1961年到共青团农场的老知青,中共党员,退休前任镇江市直属房产管理处主任
小时候回乡创业故事视频 “楚怡”职教故事优秀作品展示|曹维:十八洞村返乡人——施康的创业之路
“楚怡”职教故事
优秀作品展示
十八洞村返乡人
——施康的创业之路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曹维
在武陵山腹地的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有这样一位靠自己努力走出大山求学,又回到大山创业的职教学子,他用十年奋斗,实现了从大山深处的“留守少年”,到“精准扶贫”受益人,再到“乡村振兴”奋斗者的人生蜕变。他求知路上坚持着“为干而学、从干中学”,勤学苦练专业并运用专业所学在自己的家乡一次次实现了创业、发展和超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着“楚怡”职教精神。他就是十八洞村第一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十八洞村团支部书记施康。
“走出去”学习取真经
2023年,27岁的施康出生在十八洞村,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家乡的山路杂草丛生,田间小道泥泞不堪,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所有人都想“往外走”,村子里空心化严重。“小时候,全村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条柏油路。”走出山村,是很多十八洞村人的选择。施康通过努力读书,高中毕业后也考出了大山,进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就读于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求学期间,他始终坚持着“为干而学、从干中学”,求的不仅仅是书本里面的知识,更多的是社会实践知识,并一直思考着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服务家乡。毕业后,施康将专业知识技能学以致用,从事微视频拍摄及编辑工作。2020年年初,他所运营的账号已经有超过百万的粉丝数。
“带回来”本领增干劲
十八洞村因精准扶贫而闻名,青山绿水是它的容颜,但贫穷也一度是它的底色。近十年,十八洞村走出50余名大学生,因为贫困,飞出大山、扎根城市曾经一直是这些农村孩子的梦想。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号令发出后,催生了十八洞村的蝶变,农家乐开起来了、猕猴桃产业分红了、山泉水可以卖钱了,全村939位村民已经踏步走在了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但是,村里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青年人才更是稀缺资源,外地的青年留不住,本地的青年不愿回来,村里为将来的发展愁眉不展。身为十八洞的村民,作为精准扶贫的经历者和受益人,施康得知这个消息,在众人的不解和诧异中,毅然辞职从繁华的省城回乡创业,成为了十八洞村第一批返乡创业大学生,开始直播带货助农之路,为十八洞村的农特产品打开了销路。
“创未来”返乡追梦想
返乡之后,憋着一股劲儿想创业的施康从单纯的直播带货转型到短视频制作,从“老本行”出发,拍视频、做电商,以实际行动助力十八洞村的振兴。施康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就地取材,通过制作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方式,展示十八洞的风景、美食、服饰、民俗、建筑、苗绣和生活趣事。为了凝聚村里青年向心力,为村民和本地土特产提供线上销售和推广服务。2021年7月,施康和三个小伙伴组建了十八洞村第一支高素质大学生青年电商团队——十八洞新青年电商工作室。
虽然目标明确了,但网络直播带货并没有施康想象中那么简单。刚开始拍摄时数据一直没增长,施康觉得自己已经这么努力了,却一直没有效果反馈,特别失望。更严重的是,有一次施康直播卖本地腊肉时还翻车了。因为本地腊肉是村民自己家烟熏出来的,颜色特别黑,但把它洗干净之后,颜色就很好看了,品质和口感是绝对没问题的。但施康团队在直播的时候没有解释清楚,也没提醒顾客买回去怎么处理。所以很多网友收到货后,就质疑腊肉这么黑不能吃,甚至出现了一些差评,使得施康团队的产品在网上的信誉度受到了一些影响。
吸取教训,工作要更细;迎难而上,不轻言放弃,施康提醒自己。“这次翻车也不是坏事,这是大家对我们的监督和提醒,也是让我们更好地成长,更好地管理。”为了规范直播带货、吸引和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施康将“新青年电商工作室”升级为“苗乡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他说,接下来要完善各种农产品的品牌认证,借助互联网将十八洞村的好产品带到更远的地方去。
如今,施康团队的直播销售额已经达到100多万,不仅帮助十八洞村卖出了不少好货,也拉动了附近一整片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在就业方面,除了6名固定团队成员,施康还会雇用村民帮忙打包发货,不到1000人的村子,有100多人都参与了他们的事业。现在的十八洞村,自来水接进村民家中,苗家风情的客栈和特产店遍布村子各个角落,银行、电商服务站也都开到了家门口。在施康的镜头里,十八洞村的面貌在不断更新,村子的规划也越来越新,这些全新的变化也成了他和直播团队丰富的创作素材。施康希望能够凝聚起更多年轻人的力量,让大家感受到:在家门口同样有梦想可以实现,同样有诗和远方。
“加油干”乡村谋振兴
2021年3月,施康当选为十八洞村团支部书记;2022年在施康的带领下,十八洞村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2023年1月,施康当选为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3年6月,当选为团十九大代表和团十九届中央委员并获得“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这些岗位和荣誉让施康感受到了责任之重,也让他有机会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思考:乡村地区能够做些什么来吸引青年、服务青年?施康发起并成立了十八洞村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把一批有共同志向的青年汇聚起来,在村两委开展人居环境治理、消费能力建设等工作中,调研乡村的实际需求,针对需求开展工作。通过挨家挨户走访,施康发现,年轻人一方面需要村里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政策,帮助他们开局起步,另一方面也需要组织和他们建立更密切、更直接的联系,把政策精神切实传递给每个人。有些大学生带着热情返乡之后,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所以村里更应该结合自身条件,积极开辟更多产业赛道,把集体经济做大做强,这样才能更容易吸引年轻人。目前,十八洞村已经和过去大不相同,但附近依然有些村落没什么年轻人。施康希望有朝一日能做出更多成绩,把影响力从十八洞村扩展到整个湘西地区,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来发展。
2021年8月,施康参加首届中拉减贫开发与发展论坛线上交流会;2021年9月,参与天津卫视·津云《十八洞村“洞”起来》、南方都市《奋斗的力量·精准施策见成效》录制;施康和两位返乡青年共同策划拍摄短视频,助力家乡文旅产业深度发展的事迹多次被省级、中央媒体报道。2022年初,施康被录入新华社播发的贺岁纪录片《自豪中国人》;2022年1月,施康参加央视一套拍摄《瞬间中国·十八洞喜事》纪录片录制,同月参加湖南卫视大型综艺节目《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录制,以真人秀视觉传播苗族文化;2022年7月,施康参加湖南卫视《这十年·追光者》节目录制,用独特的视角,折射全面脱贫、乡村振兴的宏阔叙事,在人文风情中感受家乡真切的变化。
十年前,在外求学的施康曾羞于提起自己是十八洞村人,“很自卑,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贫困的现状。”
十年后,十八洞村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正在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施康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冲锋在前:“这十年特别的感恩、感谢,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我们就是不忘初心,一代接着一代把事做好,这是一种延续,一种传承。”
来源|湖南省教育厅
一审|刘亚琴
二审|宋叙泓
三审|周诗尧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