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新银河(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福岛核污水鱼上岸 日本要强排核污水入海,以后哪里的鱼才可以吃?

添加时间:2025-02-22

福岛大地震已经过去十年了,全世界对福岛的担心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一天天在增加,因为日本人准备大规模向海里排放核污水了。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发生9级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不仅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员死亡,还摧毁了福岛核电站的4座反应堆。由于海水涌入发电厂房、淹没冷却水泵的应急发电机,造成1~4号反应堆失去冷却水循环,反应堆过热导致氢气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飘散到空气中污染了福岛县及附近区域,同时反应堆里强辐射物质也顺着管道流入大海。

日本福岛核污水一直都在泄漏入海

十年来,日本东电公司组织许多专家对核电站展开了持续救援,但成效并不明显,反应堆的泄漏仍在继续。救援人员将反应堆里受污染的冷却水抽出来,试图运用技术手段除掉里边的强放射性物质锶、钚、铯和碘同位素。但这些东西没办法彻底清除干净,还有些物质比如放射性氚等没办法除掉,只能建造一些巨大的铁罐子把这些危险的核污水暂时存起来,指望它们自然衰变掉。

福岛核电站核污水罐快不够用了

随着铁罐子越建越多,东电公司的负担越来越重,于是他们开始打算甩包袱,称这些废水已经没什么危险,可以排放进大海,让海水稀释它们。此举引发了许多人的担忧和愤怒。

那么,福岛排放的核污水到底有没有危险呢?它会威胁海洋里的鱼类,我们吃了这些受污染的鱼会有危险吗?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问题:网上流传的“福岛鱼”到底是不是真的?

这几年你可能见过不少“福岛核污染鱼”的照片,比如下面这张切开的鲑鱼,红色的肉上密布着白色斑点,有人说这是福岛核电站排放的核污水造成鱼产生癌变。

病变的鲑鱼

实际上这条鱼是2009年在加拿大西部海达瓜伊捕获的,它感染了一种名叫 的粘孢子寄生虫,从而使鱼的肌肉发生了变性。这与福岛没有关系。

鲑鱼会感染一种粘孢子寄生虫

另外一张照片是科学家大卫·辛德勒手里捧着一条长着巨大疙瘩的鱼,有报道说这条鱼是由于核污水辐射造成鱼病变的典型迹象。

大卫·辛德勒手里的鱼

福岛核污水鱼上岸 日本要强排核污水入海,以后哪里的鱼才可以吃?

很可惜这个说法也是假的,据辛德勒本人说,这条鱼是从加拿大阿萨巴斯卡河抓到的,河的上游有一座大型油砂矿,1970年6月,由于管道破裂,大约1200桶石油泄漏到河里,连同汞、铅等11种有毒元素造成严重污染,这条鱼是石油长期污染的牺牲品。

类似的图片还有很多,比如大白鲨嘴里长了巨大肉坨坨的照片(请原谅我只能贴一张不那么恶心的)就被宣称与福岛有关,“连鲨鱼都得癌症了!”但实际上鲨鱼身体产生癌变的现象150年前就有发现,它是不是跟核辐射有关尚无定论。

有人说这是福岛鲨鱼

讲了这么多,可能会有朋友会说,老周你是不是在帮日本人洗地呀?当然不是!

上面这几条可怜的鱼身上发生的问题与福岛核污水没关系,并不代表日本排放核污水就一定没问题,我们讲科学,要的就是去伪存真,尽量去揭示真相、接近真理。

2011年8月,研究人员从太平洋东部捕获了15条蓝鳍金枪鱼,结果在鱼体内发现了放射性铯-137和铯-134,这种放射性物质在大自然中存量极低,它只能来自日本福岛核泄漏。

许多人都喜欢吃蓝鳍金枪鱼

铯-137是一种危险的放射性物质,它的半衰期长达30年,因此我们有理由担忧这些东西在海水中长期留存的过程中,会对海洋中的鱼类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如果不小心吃了这些受污染的鱼,放射性物质将转移并在人体内积累,它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尚不得而知。

受污染的鱼不能吃

《科学》杂志2011年4月发表的一篇报告指出,福岛周围海域内放射性碘-131的浓度是“法定浓度的750万倍”,这是一个极高的数值,证明福岛附近海域在相当长时间内遭受了严重核污染。但依然有科学家认为宽阔的太平洋是一个“极好的稀释器”,任何核物质都将得到有效的稀释。

在1946-1958年间,美国在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进行了超过28次核爆炸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由于海洋的稀释作用,今天的比基尼环礁看起来欣欣向荣,泻湖里到处都是鱼群,完全不像曾经被摧毁的样子,但直到今天科研人员仍然能在那里见到一些变异了的海洋生物。

福岛核污水鱼上岸 日本要强排核污水入海,以后哪里的鱼才可以吃?

比基尼环礁核试验造成严重污染

日本人已经做了许多努力,但无法完全消除福岛核电站污水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将污水排放到大海里去或许能稀释核物质,但它们不会消失,只是扩散到更大的范围,由于浓度的降低,让人感觉它们不那么危险罢了。那么这些有害的物质扩散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知道由于温度梯度和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太平洋的南北两边形成了巨大的海洋环流,洋流沿着日本东部向北运动、沿阿留申群岛向东直达加拿大和美国西海岸、再经赤道附近向西回到东亚。

北太平洋环流

如果日本打开阀门将核废水直排入海,那么在日本东北部海水的核污染指数将爆表,随着洋流的移动,美国西部海域会受到轻微影响,而当海水再次回到亚洲时,它就已经稀释得差不多了。

虽说洋流的大趋势是向东扩散,但由于在日本东部海面有一股被称作“黑潮”的区域性海流影响,它会造成整个区域都变成高污染地区。渔民在这个地区捕鱼,渔获体内的辐射残留物质肯定比其它海域要高出许多。

日本附近海域的黑潮流向

最后让我们回到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以后这海里的鱼还能吃吗?

首先,受到核废水污染的鱼并不一定会出现本文前面提到的那些可怕情形,互联网上其它许多标注着“福岛污染鱼”的图片也大多是假的。

即便鱼看起来很健康,但它们体内已经有铯或其它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能在海水和生物体内循环许多年,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警惕。

日本人喜欢吃鱼

大海的确有强大的稀释作用,日本东部海域污染物浓度高,我们可以选择南太平洋、印度洋甚至大西洋捕捞的海产品。日本的鱼,相信他们有办法自己消化。

福岛核污水鱼上岸 回顾:10000多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也有塑料垃圾?如何沉入海底的?

在一万多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惊现塑料袋,事实上这已不是科考队第一次在深海发现塑料制品,只不过这次发现地位置令人难以置信——竟然是马里亚纳海沟。

这样完整的“塑料尸体”真的很少见,因为大部分的塑料在深海中基本都会降解成为塑料微粒。在人类已经探明的海底之中,马里亚纳海沟是最深的,既然能在这里发现塑料垃圾,可想而知我们目前的海洋污染问题已经极为严重。

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部,大致在硫黄岛、雅浦岛所围成的区域内。据考证,这条海沟形成至今已有近6000万年。

海沟最深处的地方达6~11千米,这里是人类目前为止发现最深的海沟。这里的环境在地球领域内也是首屈一指的。高压、低温、低氧的环境以及食物资源的匮乏让人们认为这里不可能存在生命。但是事情总是出乎意料的,科研人员在这里不仅遇见了顽强的生命个体,而且还发现了新物种。

现代学者普遍认为马里亚纳海沟是由于海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由于海洋板块的密度大、位置低,当和陆地板块相撞时俯冲插入陆地板块中的地幔,而地幔中的软流圈温度达到700~1300℃,这部分空间的压力非常大,在这种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插入地幔的海洋板块开始逐渐融化消失,这个空隙就是所谓的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发现的塑料垃圾是如何进入的?

福岛核污水鱼上岸 回顾:10000多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也有塑料垃圾?如何沉入海底的?

人类生活垃圾除了相关部门有组织规划的倒入海洋进行填埋,还有一些不良商家和个人团体向海洋进行恶意排污和投放垃圾,同时被弃置在街道上的垃圾也有可能进入海洋。这些塑料制品可以通过风和雨进入排水网络或者河流湖泊,然后流入大海。

普通塑料制品的质量比较轻,例如塑料购物袋、各小物件的外表包装、商品内部的保护膜等,当它们到达海洋时首先会漂浮在海面上而不会直接下沉。随着时间的累加,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小生物的粪便、身体粘液等会渐渐依附在塑料垃圾的表面,当重量大于浮力时,这些垃圾便会逐渐下沉。

对于塑料瓶、塑料罐而言,如果它们是密封良好的,那只能在海洋表面随波逐流,倘若在漂流的过程中出现漏气现象,有的随之下沉,质量过轻的则需要经过上文提及的那样累加一段时间。

海洋的表面长期暴晒在太阳之下,太阳的辐射和海水的侵蚀,深海中的高压为长期浸泡其中的塑料营造了恶劣的环境,在这种状态下的塑料会加快降解速度,一般会降解为极小的塑料微粒,其中尺寸小于5mm的的颗粒状塑料我们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微塑料。

据相关研究表明,这些微塑料会由于体积小会吸附在海洋生物的呼吸道一直各个器官组织,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对它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甚至使这些可怜的海洋生物因此丧命。

据估计,河流中的垃圾进入海洋中的塑料每年就高达241万吨;一些不注意个人行为的旅客会随手把自己制造的垃圾丢弃在沙滩上,这直接导致垃圾进入海洋,更令人讽刺的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已经生产了相当于10亿头大象那么重的塑料。数量如此之多,人类活动如此剧烈,那么马里亚纳海沟发现塑料的身影也不难解释。

全球海洋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福岛核污水鱼上岸 回顾:10000多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也有塑料垃圾?如何沉入海底的?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委会执行理事会通过了“全球海洋环境污染研究综合计划”,要求各成员国或区域性研究组织共同担负起当地的海洋污染调查和检测工作,为日后评价和控制海洋污染提供可靠依据。

但是,通过近几年调查数据显示,海洋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过数据预测,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并有缓慢上升。

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在海洋中相继发现畸形蛙、畸形鱼类等水生生物,这是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导致的。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胚细胞的分裂受一些物理或化学的刺激而产生不正常分裂,有可能导致成体畸形。

海龟的脖子上由于长年缠绕麻绳而被深深勒出一条极深的裂缝,最后因局部皮肤感染病菌而死亡;科考人员在未被人类开发的群岛上采集样本时,在海礁石转角的一隅能看到由于海水冲击而聚集成堆的人造垃圾;渔民的捕捞网里面有时候甚至超过30%的重量都来自海洋垃圾……这些触目惊心的景象真实地反映了海洋污染问题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

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造垃圾开始大批次地进入海洋。虽然我们传统处理垃圾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热解气化等方法,但是依旧无法制止人们向海洋中投放垃圾。除了故意投放,每年还有大量油船由于运输不当泄露在海洋里面。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更是给海洋带来重创,包括今年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也给海洋生态带来了极大威胁。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对塑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塑料垃圾在未来几年内产量有增无减,这就需要政府在垃圾处理方面加强管理,公民个人方面积极配合,海洋污染问题不是个人和某个国家的所能决定的,需要我们全人类共同承担并妥善解决。我们都不希望还没有被人类完全了解的马里亚纳海沟布满塑料垃圾。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fago288.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5 新银河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粤IP**********